转换视角整合资源强化实践———试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6708 日期:2024-02-07 来源:论文网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因此,中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换视角,在平等的沟通与对话中营造美术课堂创新的心理氛围
  意识是行动的向导。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其前提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而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又往往来自教师创新性的教学启迪,需要营造创新的心理氛围。
  传统教学中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思想,造成了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以至于美术课被称之为图画课,任课教师被称之为绘画教师。新课程就是要着力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观念。如:《叶子上的“小血管”》,按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认识叶子、叶脉的基本形状和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律把叶子的外形和叶脉画出来。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放手让学生发挥。结果学生情绪饱满,士气大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作业中涌现出了许多让教师惊讶和值得学习的好作品。有的同学用拟人化的方法画两片叶子在游戏;有的同学用卡通图案设计叶子中“血管”的走向;有的同学将叶子上“血管中的血液”设计成五颜六色;还有的同学用立体化的手法表现,赋予静态的作品以灵动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更多鼓励、肯定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减少挫折感,让原来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兴趣大增,喜欢上美术课。
  二、整合资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1.注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以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解方式为主,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越发显得重要。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其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如讲授《各式各样的汽车》,除了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汽车,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画板,用电脑幻灯片展示现实中各式各样的汽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汽车的结构、款式、色彩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要打破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
  突破学科界限,统筹各学科知识,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这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资源的整合,更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3. 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学内容
  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路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构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
  1.美术教学要拓宽课堂活动空间
  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去制作彩练、挂饰、窗花来美化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挖红泥代替橡皮泥做雕塑;结合欣赏课,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要积极构建符合创新实践要求的课堂模式
  一是“示范———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水墨画的笔墨技法》中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的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特别要注意避免只是师讲生听和机械的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二是“尝试———指导”的教学模式。尝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某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意识上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设想、标新立异,探求具有全新意义的新观点、新方法,才能真正变知识为能力,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