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快乐成长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6699 日期:2024-02-07 来源:论文网

在数学课堂中快乐成长在数学课堂中快乐成长

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正掀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热潮。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建立新型的课堂、培育新型的人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构建新课堂: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造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上课一开始,有位教师就投影出示:“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把红、黄、蓝、白、橙、灰六种太阳帽按顺序发给全校学生。”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报出第几个学生,老师就马上告诉你,他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学生将信将疑,但跃跃欲试。学生所报的数,教师次次猜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时告诉大家,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这样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
  2、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如在教学“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操作实践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二、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
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获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展开讨论,他们在实践中轻松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
  1、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共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可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再设计以下问题:
  (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总之,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快乐成长,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