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6382 日期:2023-11-0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通过指导学生预习阅读、课堂阅读、课后复习阅读、课外阅读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贯,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拓宽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能力 阅读习贯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指理解和接受书面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它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认识过程,而是通过对书本内容信息的阅读进行思考,不断做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修正,从而理解意思的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智力能力。生物学阅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生物学资料,获取生物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卷中,由于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生物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现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预习阅读,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 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小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时,我举了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那么,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那些类型?在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管理中有什么意义?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其次,要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伴性遗传”一课,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伴性遗传?②写出男女正常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③一对夫妇中,如果有一方患色盲,其后代色觉遗传现象如何?④为什么色盲总是男性多于女性?通过遗传图分析说明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有何异同?⑤为什么近亲结婚后代发病率高?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发现史”时,老师先列出阅读提纲:“为什么海尔蒙特要称柳苗的重量和干土的重量?”、“海尔蒙特是怎样称这两个重量的?”、“在生活中你想到过这样的问题吗?”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原来是这样发现的等道理。
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
二、通过课堂阅读,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随教学进程可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要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②减数分裂的时间?③减数分裂的范围?④染色体复制几次?细胞分裂几次?在第几次分裂发生减数?⑤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又如,在讲激素调节时提问“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教材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其在旧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既提高了听课效率,也可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重点、难点内容,要仔细地深入阅读。在教材中与其他知识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由这些内容,可以引出其它相关知识,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在教学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如《遗传的基本定律》,《免疫》,让学生反复深入阅读,理解其实质,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思维能力。如我在讲高中《生物》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首先让学生深入看书,分析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几个步骤:观察到的事实(植物具有向光性)→提出问题和设想(为什么?是具有芽尖的缘故)→设计实验验证(排除影响因素,将芽尖切去)→实验结果(不发生弯曲)→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是由于它具有尖端的缘故),并告诉他们很多生物学知识就是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获得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大致了解。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或相近内容、要对比阅读。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相关或相近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较易混淆。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才能更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内容。复习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时,复习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时,将内容进行对比阅读,然后归纳成表格,进行比较,从而加强复习效果。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识记。
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图形内容、要对应阅读。生物课本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许多重要的表格、插图、图解。不少同学在生物阅读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附以插图、图解的地方,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生物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叙述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在教学中要求并指导学生参照图、并配以标本模型等,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通过图形文字对应阅读,找出两者的异同,从而更好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这样图文结合,图文并重,运用图文对应阅读,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文字上的叙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等。
三、通过课后复习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课后复习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首先,对已学生物学知识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在学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关系。
其次,让学生发散思维。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为什么测2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克隆技术”是怎样进行的?有什么正付面影响?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种牛痘为什么能预防天花?等,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例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对进行学生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引申疑问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阔,推动学生不断去思考。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四、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
课外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发展。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为学生的课内活动积累知识,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能发现新问题、新知识,能发现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因此,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与课本有关的课外参考资料或内容(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内容),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原则。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有所侧重和选择,做好笔记。如《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有关计算题中,涉及到数学的“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这就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内容进行阅读,以便于该知识的掌握。再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也涉及物理、化学等内容,经过学生对这类相关知识的了解,就能变抽象为具体,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多科知识横向联系的思想,也提高了学生的迁移能力、综合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是生物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在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逐步使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从而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提高。近年来,由于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校高三毕业班的生物学科高考连续多年取得可喜的成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