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它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它关系到全国成千上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与健康 教学模式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夜,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新问题,各种“富贵病”日趋年轻化,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摆在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深化新课标的认识,增强新课标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新课标(新课标是指新的体育课程与健康标准),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提供了重要机遇。新课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不仅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而且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全面创新,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课标,要求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总结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的新路子、新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
二、传统的课程标准,极大的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教师只能按“大纲”、教材上课,没有更多的结合实际。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受地域、经济的影响,如果死扳板的按“大纲”、教材上好课,这是不现实的,有80%左右的学校在广阔的农村,农村学校遍布全国各地,东西部经济差异非常明显,根据他们现有的条件,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的选择丰富多采,这正是新课标所期待的。
新课标强调体育与健康的有机结合,更注重“健康”的“三维”观,注重兴趣的培养,强调参与意识,关注个体差异,正确理解体育是生活中的一分子,是成才的物质基础,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中就能在体育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而传统体育教学,是在增强体质、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下,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教师一言堂,统得过死,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使得一些富有天赋的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不利于个性的发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好象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按部就班,很有规律,其实这种所谓的有条不紊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技术、技能的传授是无法实现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统得过死,留给教师更多的思维空间,特别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冬季,北方多选择一些冰上项目,而夏季,南方则多选择一些水上项目。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练,受益终生。还要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①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②游戏类教材;③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④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⑤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是灿烂的,关键是我们要去挖掘和整理它,使之转变成财富,像踩高跷、板凳舞、抢花炮、摔跤、赛马等,把它门有机地融人到体育教学中来,可谓体育课之佳品。
四、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中去。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按水平、按兴趣和爱好、按性别、按合作、友伴等分组。不要求规范统一,只要求学生练习积极主动,体现健康体育,快乐体育,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诚然,教师不在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并不是不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淡化竞技体育,加强竞技体育规则的改造,对运动项目内容进行多功能的开发,竞技运动项目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最生动、最有活力最吸引人的部分。五、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方法过于侧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像四、五十年代的“劳卫制”,后来的“达标”,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教学评价方法也远远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评断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体现“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失为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飞跃。
六、建议。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一场大的思想解放,同时也为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勇于创新,不断的探索新方法,掌握新知识,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标赋予的内涵,充分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对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的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