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要以生活为基础,必须贴近生活,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坚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生活接轨,走近生活,体验生活,把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事物及时转化为有兴趣的、生动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事物。故而,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数学情境,与生活对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基本切入点,能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生活结伴而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达到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提前一周就给学生提出数学任务:收集信息;帅选信息;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所选诸多信息中,我选择“三月植树节”为中国死海大道植树 这信息,我把学生带到死海大道,学习委员去数树,共栽树600棵树,成活590棵树,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一同学问:“树的成活率是多少?”同学们纷纷计算,得出结果,并选小组代表发言,谈“成活率”与所得数据的关系。教师补充归纳结论。这是师生生活中捕捉到的熟悉的信息材料,凸显了数学与生活的相依,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 现实性。这样的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犹如在生活的迷宫里遨游了一圈,从中获得数学与生活相依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魔力,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新知识。
二、关注生活材料,捕捉兴趣点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 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 其 应用价值。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我们应让小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生活体验,通过生活问题解决,达到解决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生活中寻求数学问题,揣摩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拓展数学认识,发现数学空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所以,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的数学热身运动,往往能在课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全方位捕捉到生活中学生极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摘录生活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资料摘录”——把在生活实际过程中,所观察到、所发现到、所体验到、所应用到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记录下来,形成日积月累的一种资料。如:学习连减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可从左到右逐步减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可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然后再用被减数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商店里的收银员,他们在收银时,总是善于用第二种方法,快捷简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努力去发现数学、观察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新课标也这样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有价值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解决方案。”教师给学生讲例题,安排练习,一定要引进与此相关的生活问题,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教除法应用题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为创环卫示范城,需安排学生当志愿者,穿红色校服的志愿者180人,是穿蓝色校服的2倍,穿蓝色校服的志愿者多少人?学生感觉直观,容易领会,大大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运用知识,拓展思维。这样,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得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把生活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来弥补书本中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就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构建良好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数学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还原生活的本源,才能使数学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沃土中,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遨游在数学迷宫里,去摘下数学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结伴而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