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488 日期:2023-09-14 来源:论文网
    课堂是课程教学实施的主阵地、主渠道。毫无疑问,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课堂是主攻点或切入点。可以说,如何构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新课程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教师如何才能构建起新课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呢?我想最关键的是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洗”文本,洗出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容量”为“质量”,让学习更富自由和灵动;“磨学法”,磨出智慧,把挑战还给师生,变“授受”为“对话”;“创”风格,创出品牌,把创造还给教师,变“解析”为“构建”,让教学更具有个性和智慧。具体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从抓前提、打基础、明方向、抓关键入手。
    一、教学设计的前提——准确解读文本,切实用好文本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的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长期以来,我们的备课(教学设计)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参、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实际上,教参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校、何学生群体都适用)的备课法宝。所以要从教师本人解读文本入手,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
    怎样有效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不同于一般阅读,首先是因为它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就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阅读,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不仅自己要读懂,还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读懂;其次是因为有较强的重构性,需要教师从导读(引领)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的再加工,也就是要把自己的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所以教师有效解读文本要做到“四个必须”、“抓住四点”、“三个轮次”、“四个钻研”。“四个必须”:即必须熟悉整套教材,从宏观上把握;必须反复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要旨;必须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去解剖文本,既能深入文本感知具体内容,理解语言要素,又能跳出文本,进行整体设计;必须明了文本中有什么或缺什么,以便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抓住四点”:即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品出意蕴,读“深”意;抓住文本的矛盾点,追根溯源,探“清”因;抓住文本的精彩点,品味欣赏,究“妙”味;抓住文本的的含蓄点,由表及里,寻“真”意。经过“三个轮次”:即“第一轮”以读者的身份初读,达到从“有疑”到“无疑”方可;“第二轮”以作者的身份去体察研读,达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有悟”的程度;“第三轮”以学生的身份再读,达到从“有悟”到“有用”的境界。
进行“四个钻研”:即钻研主旨、钻研结构、钻研字词、钻研方法。只有这样在有效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基石——认真分析学情,把握真实状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专注学生的“学”,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高质量的学情分析对课程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以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学情分析,不仅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还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更包括学生对特定学科学习的期望、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等等。同时学情分析结果作为设计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以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
    三、教学设计的方向——注重取舍整合,确立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高效的课堂教学从目标设计开始。这是因为教学目标是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科学评价教学效果提供基本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怎样科学确立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实现“三维一体”的整体目标出发,坚持“四条原则”,即全面具体与重点突出相统一、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统一、学生自主提出与教师反省揣摩相结合、预设目标与非预设目标相结合;经历“三个过程”,即“一明”:明析学段目标,并具体把握;“二挖”: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找寻适合的个性目标;“三整”:对目标因素取舍整合,突出核心目标。
    四、教学设计的关键——构思教学流程,层层推进教学
    实施流程的设计,是指教师在解读文本、分析学情、确立目标的基础上,构思教学展开的基本环节,以层层推进教学、有效达到目标。教学流程的设计,一要根据对文本的微观细读和宏观把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来谋划教学思路,为教学寻找到一个有效支点;二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依据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既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又要注重指导性、操作性。
    教学流程的设计,除了要注重从传统的程序化设计转向现在的人性化板块设计,注重根据不同课型的性质与任务体现设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外,还应注重研究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不同课型和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课文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教学设计更切合教学实际,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