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729 日期:2023-09-05 来源:论文网
    现在的语文学习怎样回归自然常态呢?目前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积淀太少,缺少语文功底,知识面越来越窄,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量的作业占据了课余时间,而语文课堂大部分时间又被教师繁琐的分析和提问占去了。如果课堂上片面地追求知识的讲解和琐碎的语言训练,就会使语文教学失去灵魂;如果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会把语文课变成道德教育课和思想教育课,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究竟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还是习题人,这不言而喻,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平时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既要讲究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积累,又要讲究教学内容的体验和感悟。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元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教材,与教材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课堂上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参与,充分发挥课文的感染作用。《紫藤萝瀑布》一文,由“但是”过渡到对“生命的长征是无止境的”的理解与感悟。如果你把这个哲理句子赠送亲人或熟悉的人,你将送给谁呢?一位学生说:我要送给我的姐姐,希望她坚强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我姐姐因父亲患癌症去世了,处于悲伤之中难以自拔。此时,课文里的语言就完全内化为学生内心的情感。《金色花》一文学习之后,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要变成一杯香醇的牛奶,为妈妈补养身体,接着学生们都想表达对母亲的爱,要变成一副手套、一条围巾、一串珍珠项链、一套化装品……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注意点,启发他们的心灵。人的认知心理,有这样的原则:凡是熟悉的、认识了的事物,人们就不再注意它们,只有那些新鲜的,尚未认识到的事物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学生毕竟是孩子,有其惰性,贪玩好动,喜欢幻想。学生的幻想中就孕育着创造性的因素,一旦遇到时机,它就会萌芽,破土而出。
    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设计能凸现个人特色的教育方案,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