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722 日期:2023-09-05 来源:论文网
    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各科教学之中,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学生的思想、思维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想象力遭到了扼杀,个性发展受到了压抑。广大语文教师担当着课改的重任,要把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积累知识
    1.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随时把纷繁多彩的生活带给他们的感悟记录下来,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进行整理,便于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写作材料,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写作前必须的准备。
    教学中,我结合阅读教学,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目的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把阅读大纲要求的中学生必读名著、诗词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名家名篇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我还发动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读报活动,教导他们写读书笔记,随时鼓动大家开展读书经验介绍,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演讲,朗读比赛等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注意发现学生优缺点,及时激励、及时纠正偏差,使学生的阅读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进行。日积月累的大量阅读,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书本知识,也间接获得了不少生活经验,增强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汲取了精华,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多数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语感,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二、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学会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材料,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要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善良之心,关注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人和事。写作的时候,给学生留有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摒弃固定的模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只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作文的宗旨: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宣传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独到的见解融入文章中,在作文中彰显个性,真正做到“我用我笔写我心”。学生写作的心路打开了,笔下自然精彩多多。
    三、大胆进行创新作文指导
    指导学生创造性写作,有效地提高作文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性心智活动。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创新立意。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中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喜欢模仿范文,套用别人的思想和见解,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形成,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将渐渐熄灭。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引导学生从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上提出不同的观点。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比如写作《我来分析寓言“滥竽充数”》,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齐宣王的角度去写,也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去写,也可以从吹竽者的角度去写,还可从齐缗王的角度去写,教师启发学生:角度不同,立意就可以不同,这样学生就自然明白了一些思路上的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也自然得到了培养。
    2.扩展选材领域。
    有了良好的立意,离写好作文还有很远距离。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该怎样围绕立意选择恰当的材料,怎样选择恰当的材料。许多学生在选择材料时都会往往走进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别人写过的材料才是好材料,大都忽视了自己耳闻目睹的生活现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选材,热情讴歌身边的人和事,把写作的触角伸进普通人的生活,从现实中获得时代气息浓、观点信念新鲜的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真正地融入现实生活,感受新时代的脉搏,发现自己所处时代的新精神、新品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对一些老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创新价值,想别人之未想,用他人之未用,使老材料能证明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同充满时代气息、切合社会现实的新颖材料相比,这也是一种新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新颖,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思维 谋篇布局。
    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是显得重要起来。结构上的创新训练可从多方面进行,倒叙插叙和补叙方式的运用,是避免平铺直叙、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欲扬先抑、欲亵先贬手法的运用,是增加人物形象的魅力。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的得力措施:悬念式的开头,含蓄性的结尾是激发读者探奇心理和充分发挥想象的保证,等等这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谋篇布局上的创新要在学生掌握了文体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文体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谋篇布局的方法,不能忽视这些特点来进行违反常规的创新。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非驴非马的“四不象”。这种创新是不可取的。
    4.在学习和创新语言上下工夫。
    常常是好的立意,新颖的材料,精巧的结构都毁于语言的干瘪、苍白无力上。不讲究遣词造句,不追求词语的简洁精练,不谋句式的灵活多变,口里怎么说,手上怎么写,甚而至于条理不清,杂乱无章。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习作中是司空见惯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上下工夫。
    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向名家名篇学习语言表达,在朗诵和背诵名家名篇中汲取语言的精华。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高度凝练、生动形象、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大胆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将使得文章言简意赅,有崭新的文风。
    再一方面,创新还可在句式的选择运用上进行,一篇文章如果句式单一,只能给人呆板凝滞的感觉,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变换句式的训练,在习作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使用常式句或变式句,整句或散句,长句或短句,奇句或偶句。使得文章句式灵活多变,读起来舒缓有致、抑场顿挫。最后要说的是,为了使文章的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比喻手法的创新运用,比喻手法运用得娴熟,不光对于写用,就是说话也能获益匪浅,写作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大胆创新写作手法。
    要使文章立意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另一种方式方法。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考虑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法来造就优秀文章。可以这么说,作文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传统的用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之外,更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驾驭各种表现手法的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