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病34例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974 日期:2025-11-14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舌下含化的降压效果。方法 舌下含服卡托普利25mg,分别于30min、60min时测血压、心率。结果 本方法降压效果明显。结论 本方法降压方法简便、迅速、有效、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以作为急诊或高血压病人有创检查、治疗前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

卡托普利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现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治疗中,但多为口服。笔者利用其舌下含服降压的特点,为做胃、肠镜及拔牙等有创检查及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做降压准备,使他们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本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1级12例,高血压2级15例,高血压3级7例,均为胃肠检查或拔牙的病人;检查、治疗前发现高血压,应相关科室要求给予检查前降压处理。

  1.2 方法 舌下含服卡托普利25mg,30min、60min分别测量血压及心率。

  1.3 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1)P&<0 .01, (2)P&>0. 05

  1.4 统计学处理 各项数据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1.5 疗效评定 显效: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有效:血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SBP下降≥20mmHg或DBP≥10mmHg;无效:血压未降至正常,且降压幅度SBP≤20mmHg或DBP≤10mmHg。

  2 结果

   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2%。用药前后SBP、DBP变化见表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 .01),治疗前后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 05)。副作用:口舌麻木感2例,面部潮红1例,头痛1例。

  3 讨论

  卡托普利系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主要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舒张小动脉,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1],从而达到降压作用。另外,在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肾血流的同时,对心率、脑血管影响较小[2]。卡托普利舌下含服吸收迅速,且减轻药物的首过效应,提高了利用率。可能与其直接经舌下静脉吸收,不受食物胃酸及肠肝循环影响有关。从本组结果分析看,其降压效果快速明显、安全有效、副作用较小,未发现其干咳副作用,可能与缓激肽积聚较少有关[2]。结合有关资料,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的副作用较多,主要表现为头晕、头胀、面色潮红、心悸、严重的低血压,甚至诱发心绞痛、晕厥、视力丧失、心肌梗死、脑梗死,同时,抑制心肌收缩力,影响心功能。现已逐渐被其缓释片、控释片取代,不适合舌下含服,部分学者已把硝苯地平在高血压急症、次急症抢救中列为禁忌[3]。结合本组病例特点,笔者认为,舌下含服卡托普利降压使用方便,降压迅速,副作用小,且反应轻微, 可以作为急诊或高血压病人有创检查、治疗前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振广,王建平,张庆宪.临床新药精汇.郑州:河南医科大学,1997,396-397.

2 郑智,李树生.实用心脏急诊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17-257.

3 黄元铸,胡大一.急症心脏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0-22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