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片前期、后期的制作设计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601 日期:2025-11-10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录像;教学片;制作设计

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片是指医学专业课程中利用录像、录音、合成编辑技术制作的课堂教学实况影像资料。课堂教学录像片多用于推广优秀课堂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教学资料档案和精品课程申报、远程教学等方面[1]。其涵盖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各种教学资源如:音视频、图像、动画、文字几乎都可以通过投影屏幕、音响设备投射,突出医学教育中生理、病理、病变过程的演示,加上教师现场讲解,讲课的效率高、教学进度快。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的制作理念、制作思维相对其他学科也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拍摄之时就要结合预期完成最终效果,把握好每个镜头画面的取舍。这一过程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

  一、前期制作设计

  1.明确制作目的

  拍摄课堂教学录像上网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教师参考学习,通过观看教学录像相互借鉴教学方法,使优秀教学经验得到推广;二是学生选择听课,特别是为远程教育的学生提供课堂教学氛围,使学习者打破时空的限制,达到自主学习、随堂听课的效果。三是建设教学资源库,课堂教学录像是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2.拍摄提纲

  编制简单的拍摄提纲非常必要,拍摄前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必不可少。拍摄前向教研室的老师了解教学内容、讲课风格特点、学科特点等,与任课教师一起制定拍摄计划,让所有参加拍摄的人员了解所拍摄主题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教具、教学媒体,编制成拍摄提纲。让团队中每个人做到心中有数,顾及整体,突出重点,胸有成竹。

  3.掌握受众观看心理

  电视是一种单向传播介质,通过画面和声音传达给受众,即:播放什么才能看到什么,观众只能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获得视觉、听觉信息。教学录像所起的作用就是充当远程学习者的眼睛和耳朵,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学习者也是单向接受的受众。优秀的教学录像,应当使远程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视觉、听觉刺激,以达到视听兴奋,注意力进一步集中,更好的捕捉教学信息,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4.把握制作中的听、视觉元素

  (1)听觉设计: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包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甚至眼神交流。而通过远程学习(特别是通过观看课堂录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者,仅仅凭视频提供的画面、声音来参与课堂,是一种单向接受,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无法完全参与整个互动过程。比如:在拍摄过程中。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因某些原因的停顿(开启数据量大的多媒体课件或因其他停顿造成意外),现场参与学习的学生视线不受任何限制,很容易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课堂上发生的一切,这一意外过程不足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连贯性。而在课堂录像中,学习者仅依靠课堂录像的画面和声音延续来判别教师在做什么、同学在做什么、课程讲到什么地方。由于拍摄的技术和画面逻辑关联所局限,不可能像现场的学生那样做出现场还原,往往只看到视频播放窗口场景的画面。在没有及时得到声音、画面因素呼应、补充的情况下,静止的画面、声音配合不形成有序变化,甚至会引起怀疑:是否录像播放的过程中设备或者网络出了故障?录像内容信息为什么停顿、缺失?如此一来势必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影响学习的效果。如何满足人们看到文字想听到声音,听到声音又想看见形象的观看心理,有效增强录像观看者对课程的认同感,激发学习动机,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中就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让课堂教学录像更有趣。

  (2)视觉设计:画面具有美感可引起视觉的愉悦,适当的画面切换可引起视觉注意,受众的关注度提高,可提高受众兴趣[2]。反之,如果长时间的单镜头拍摄,得到一个缺少视觉变化的长镜头,容易产生厌烦。由于教学场所环境的限制,课堂往往在一个标准教室中进行,时间、空间受到限制,可以拍摄的画面场景极为有限,场景中人物无变化或少变化的画面,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信息冗余,要减少厌烦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画面,需要我们去发现并捕捉:一些教学讲解过程中老师丰富的表情特写画面、学生专心听课的特写画面、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画面、多媒体动画和视频演示、老师学生之间的精彩互动等等;但是要注意避免拍摄与教学无关的画面,因为这些画面同样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拍摄时可以设计一些能进行相互切换的景别和场景画面来拍摄。

  二、后期拍摄及编辑设计

  1.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进行拍摄设计 医学教学课堂上,运用大量的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演示内容,拍摄之时就要对将要进行的编辑做好统筹。在老师演示视频、动画等需要运用一个过程来表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拍摄学生聚精会神听课的画面,也可以展示多媒体文件和整个课堂场景的全景画面,因为我们后期编辑的时候,可将视频、动画这些演示媒体文件通过转换软件从原始文件单独提取作为视频素材,而一些表述作用的演示文图,可通过捉屏软件提取成图像文件,作为插入的图形素材,结合所拍摄的实景画面作相应调整,灵活处理。因此,在拍摄时以捕捉师生在课堂上的神情为主,课堂环境、课堂氛围为辅。

  2.拍摄技巧

  (1)机位的选择:根据教室的环境和编辑所需要的画面,共架设三台摄像机:A负责拍摄以面向教师为主的教室全景及投影、讲台等中景,主要用于开始、结束等画面的拍摄;B负责拍摄教师特写和局部场景,以捕捉神态为主;C负责拍摄以学生正面为主的教室全景、教师讲课、学生认真听课及师生互动[3]。三位摄像人员明确各自职责,要求摄像人员反应迅速,专心捕捉精彩画面。三台摄像机位置示意图见图1。

   (2)景别调度:拍摄的画面一般包括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这些画面在切换台的显示器上显示,由切换导播进行调度和选择;切换导播还要通过会话系统,对摄像发出推、拉、摇、移、跟等指令,以取得真实自然的课堂教学画面:教师讲课的神态、动作、教学演示和学生认真听课、回答、提出问题及师生互动、讨论、参与教学的全过程[4]。运用视觉、听觉结合拍摄主题,追求视听美感,体现学科专业特点,让视觉、听觉有适当变化,用推、拉、切换等组合画面,突出知识重点、难点,引起受众对主题内容注意为原则去调度画面。

  (3)使用VGA转AV获取PPT同步画面:拍摄时,从设于讲台的中央控制器输出端中,将教师机输出的电脑信号,通过VGA转AV视频转换器把数字信号转换成视频同步信号接入切换台,代替专门拍摄PPT演示专用摄像机,在减少一个摄像人员和拍摄机位的同时,取得的视频画面比用摄像机直接拍摄的画面质量要高。

  (4)声音的录制:课堂上需要录制的声音有:教师讲课声、学生回答问题声、演示媒体声等。为了获得清晰的声音,通过教师佩带无线话筒、把另一个无线话筒放在学生席间,学生回答问题时传递话筒的方式,把声音输出到中央控制器,而演示媒体的声音也通过教师机输出到中央控制器,用连线将这些声音输到切换台,合成后经录像机录制。如果有特别的课程需要很强的现场同期声,可以断掉中央控制器到切换台的连线,改用摄像机自带的话筒,通过音频线直接输到切换台,经录像机录音。

  3.编辑技巧

  (1)视频按标清技术要求采集,通过镜头画面长度的设计,进行镜头的组接调整:编辑的过程中利用好手中的素材,课堂场景等交待镜头与老师特写镜头切换,师生互动镜头切换,演示媒体与实景镜头切换,做到适时、适度、准确、合理,去除停顿过短、切换过繁、零乱、削弱课堂效果的画面[5]。镜头的组接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应配合要表达的内容,按逻辑思维、发生时间先后顺序、表达所需时间长短交待清楚,让学习者容易理解课堂上教师想要展现的内容。

  (2)视频特技的应用:一般课堂教学录像后期编辑并不需要做太多的特技处理,尽可能保持课堂的原貌。但是,有时候由于拍摄过程中失误操作,造成某个画面的长度不能满足配合声音的长度,此时使用非线性编辑来制作延长画面,作为补救手段,利用从演示媒体文件提取的文图、图像文件导入时间线,再进行划像或切入处理;另外还可以使用全景视频画面素材,由于其宽大的场景、教师所处位置较远,输出后形象体量小,细节不易被察觉的特性,将素材进行倒放或者慢放特技,结合淡入淡出特技处理,把素材调整成为合乎需要的长度,进行特殊应用。

  (3)声音的处理:课堂上,在拍摄过程中都是自始至终不间断拍摄,声音也是从头到尾被录音,存在有杂音或者静音等不利的情形。在演示多媒体课件过程中,电脑故障有可能造成停顿意外造成者静音,另外,老师有时候要运用模型、模具来辅助讲解,在摆弄这些物件时难免有发生碰撞、学生在传递话筒时也会造成杂音。因此我们在声音处理时,结合连贯的画面,将不需要的杂音或者静音从声音所在位置进行降噪处理,补上有效的课堂讲解声音,也可在片头片尾字幕出现的地方添加些背景音乐以增加美感。

  (4)输出与发布:完成编辑并给影片加上字幕后,按“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进行合成,输出符合要求的流媒体文件如:WMV、RMVB、ASF格式文件,总比特率为512 kbps。发布系统应符合国际标准,支持RTP、RTCP、UDP、MMS、RTSP、HTTP等流媒体协议,编码方式采用MPEG4标准,客户端可支持Windows Media Player或者Real One Player等常见媒体播放器,用户可自由选择流媒体文件,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转等互动播放[6]。最终输出的结果应该在拍摄前就做好设计,

  总之,医学课堂录像的拍摄,首先是先解决使用医学教学网站的学习者想看什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什么的问题。把一个完整的医学课堂用录像片的形式以视听的形式来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这涉及到教育、艺术等学科知识,并通过影像技术得以展现;这就要求摄制人员遵循教学规律、掌握艺术表达的技巧,把电视技术的特性,突出强化医学教学特点。在每一个环节上认真设计,灵活运用拍摄、编辑技巧,方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片。

参考文献


 [1]张 晗,彭才洪,医学课堂教学录像片的摄制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21-822.

  [2]段晓明.影视编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1-122.

  [3]舒 辉,陈 俊.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406-409.

  [4]李燕临,陈 旭.谈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的摄制技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5):62-63.

  [5]李海红.浅谈程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方法下技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43-44.

  [6]覃志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与发布[J].高教论坛,2006,(5):113-1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