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破裂52例诊治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435 日期:2025-11-0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小肠破裂 诊断 治疗

  小肠外伤性破裂虽在腹部损伤中较常见,但临床上延误诊断和处理不恰当仍时有发生。我院2002年~2007年收治小肠破裂52例,现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3例,女9例。年龄16~66岁,其中20~40岁41例(78.8%),60岁以上5例。刀刺伤15例,交通事故伤29例,坠落伤6例,挤压伤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小时12例,≤8小时28例,≤12小时8例,≤24小时4例。除昏迷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典型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者44例(84.6%),伴有休克者12例(23%)。所有病人均给予诊断性腹腔穿刺,一次穿刺阳性者36例(69.2%),二次穿刺阳性者3例,其中穿刺液为不凝血11例,浑浊或粪便样液体2例,胆汁样液体26例。52例中34例行腹部X线检查,发现气腹征18例(52.9%)。

  2.治疗方法

  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全部行紧急手术剖腹探查。十二指肠降部修补加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胃造瘘1例;肠破裂单纯修补术35例,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5例,小肠缝合加结肠造口2例;肝破裂修补2例,脾破裂切除3例,肠系膜修补术4例。另外,颅脑手术1例,胸腔闭式引流术6例。术中发现小肠破裂部位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和距离回盲部30 cm之间,大部分集中于小肠中段,其中十二指肠降部1例,空肠27例,回肠24例。小肠1处破裂45例,2处破裂4例,多处破裂3例。破裂口从0.5 cm到肠管完全断裂不等。合并肠系膜损伤6例,肝破裂2例,肾损伤1例,脾破裂3例,结肠损伤2例,骨盆骨折4例,颅脑外伤3例,胸外伤9例。

  3.结果

  本组治愈5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延误诊断而导致严重腹腔感染、MODS。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肠粘连性不全梗阻3例,经对症治疗均治愈。

  讨论

  1.诊断

  早期正确诊断是减少小肠破裂病人死亡的关键。开放性损伤诊断多不困难,但如果腹壁伤口小,肠破裂口亦小,由于肠痉挛,黏膜外翻,肠内容物或大网膜堵塞裂口,则缺乏典型腹膜炎体征,腹穿及腹部X线摄片可能为阴性,容易造成漏诊。闭合性损伤中有典型外伤史和腹痛、腹膜炎体征诊断不难。若有多发伤时病情复杂,术前诊断较困难。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详细询问病史,有无腹部外伤史,认真仔细反复查体,特别在受伤早期,无明确的空腔脏器损伤体征时,绝不能轻易否定;②外伤后持续腹痛,呈进行性加重,且伴胃肠道症状,体检时腹部有固定压痛、反跳痛,伴肌卫,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③腹腔穿刺简单易行,尽可能使用较粗的穿刺针,可反复多点多次穿刺,腹穿抽得胆汁或食物残渣则可直接诊断,必要时对穿刺液检验;④膈下游离气体阳性者,可明确诊断空腔脏器破裂,而阴性时亦不能排除破裂穿孔可能;⑤诊断性腹腔灌洗术,检查结果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属阳性:灌洗液含有肉眼可见的胆汁、胃肠内容物;白细胞>0.5×109/L;灌洗液中发现细菌[1];⑥腹腔镜探查具有直接观察腹腔内脏器的优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腹腔内有多发伤,或者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无法确诊时,尤为重要。

  2.剖腹探查的时机

  救治效果主要取决于伤后距手术时间的长短、有无休克、实质性脏器损伤程度、损伤脏器数目、患者体质以及治疗技术等因素,但时间最重要。小肠破裂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应尽早手术,其治疗时间早晚直接与预后相关,一般认为在6~8 h内手术最好,因为小肠破裂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随之增加[2]。近年来,微创手术应用腹腔镜探查诊断术(DL),对腹部损伤的诊断及部分治疗方面有较多的报告,提出DL可以降低或避免阴性的剖腹探查。Ivatary报告DL在腹部实质性器官和血管损伤的确诊率为87%~100%,但对于空腔脏器损伤的确诊率仅占18%[3]。因此正确掌握剖腹探查时机十分重要。我们认为对于腹部外伤未能确诊者,应给予禁食抗炎补液观察,密切注意腹痛、腹部体征变化。只要具备有下列情况:①腹部压痛、反跳痛加剧伴肌卫;②多点多次腹腔穿刺,1次以上阳性者;③复查胸腹联透出现膈下游离气体;④腹痛持续伴有全身情况恶化,不能排除内脏多发伤时。应及早行剖腹探查术,不要因过分强调是哪一个脏器损伤而延误救治时机。

  3.小肠破裂的治疗原则

  早期手术是减少并发症,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多发伤要严格先抢救致命伤,然后或同时处理小肠破裂,本组1例与脑外科同台手术,6例胸外伤病人先行胸腔引流后再剖腹探查。小肠破裂的手术原则应是简单有效[4],尽可能保存有生机的组织,恢复生理通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再损伤发生。其术式主要根据损伤程度、部位及病人体质状况及技术水平等决定。探查时要全面仔细,逐段有序,以免漏诊。探查中切勿满足于一个诊断,本组曾有1例在探查中只注意了肝破裂而忽略了小肠破裂以致漏诊,术后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虽经再次手术及全力抢救,但还是死于严重腹腔感染、MODS。因此,探查时应注意多脏器、多器官、同一器官多处损伤的可能性,尤其是隐蔽处、血肿下的损伤,如小肠系膜缘下、小血肿内、十二指肠二、三段等,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术中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至清亮,并灌洗甲硝唑250~500 ml,放置有效的引流管。术后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保持引流通畅,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和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9-431.

  [2]魏 明.外伤性小肠损伤54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2,4:235.

  [3]Memou MA.The role for minimal access surgery in the acute abdomen[J].SurgClin North Am,1997 Dec,77(6):1334-1335.

  [4]李 强,赵化荣,孙艳侠.肠破裂治疗失误的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2):22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