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维生素K3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腹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各种急性腹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维生素K3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患者臀部6542针10 mg肌注解痉止痛,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腹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 维生素K3 穴位注射 急性腹痛
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促使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常用维生素K3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腹痛,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于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选择急性腹痛150例,男性98例,女性52例;年龄8~79岁,其中急性胃肠炎84例、急性胆囊炎11例、胆结石7例、泌尿系统结石15例、痛经11例、胃癌疼痛3例、急性阑尾炎19例,疼痛20 min~24 h就诊。全部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1]的诊断标准。急性腹痛指疼痛持续时间<24 h[2]。
2.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对穴位注射有所了解,消除他们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取得很好的配合,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放松双下肢肌肉,足三里穴局部消毒,用5 ml针管,6号针头抽取注射用维生索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939),成人每次8 mg,儿童每次4 mg,注射以针头与皮肤呈垂直方向刺入足三里穴位,进针1.0~2.0 cm,令进针部位产生酸胀等感觉[3],稍许回抽,确认无回血,即将维生素K3注入足三里穴内。术毕,以消毒棉球按压穴位1~5 min左右即可。一般注射5~10 min起效,作用可维持2~5 h[4]。所有患者均未再使用其他解痉或止痛药物。一次给药10~60 min,并于12 h后随访。对照组:给予患者6542针10 mg臀部肌注解痉止痛。
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判断疗效。对使用维生素K3或6542后1 h内腹痛缓解程度进行判定。腹痛明显改善能忍受开始记时,腹痛消失后再记时,治疗后疼痛30 min内缓解为显效;治疗后疼痛1 h内缓解为有效;治疗后疼痛无减轻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加有效。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1.两组疗效与显效时间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5)。见表1。治疗组显效时间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5,P<0.01),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P<0.05)。见表2。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注:两组疗效比较,χ2=5.581,P<0.05,有显著差异。表2 两组疼痛缓解时间统计(略)
2.治疗反应及不良反应
治疗组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K3可使注射点迅速产生酸、胀感,随之迅速减轻、消失,同时腹痛亦随之减轻或消失,未发现有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臀部注射6542后少数患者诉有口干、脸红、头晕、视物欠清、排尿困难,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临床上治疗腹痛最常选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解痉止痛,但这些药物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多,也较常见,如有口干、心动过速、皮肤潮红、眩晕、瞳孔扩大、尿滞留、兴奋、烦躁、谵语、惊厥、眼内压升高等[5],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为避免上述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同时又能很好地为患者解除疼痛这一临床症状,尤其是对于小儿及老年患者,近年来维生索K3(亚硫酸氯钠甲萘醌)日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亲睐。
维生素K3(亚硫酸氯钠甲萘醌)可以用于镇痛,主要用于:①腹部痉挛性疼痛,作用机制是维生素K3有选择性直接松弛平滑肌,同时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镇静、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与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关。②癌性腹痛,机制是维生素K3在体内参与原型辅酶Ⅱ电子转移,干扰细胞内氧化还原代谢过程,钙离子在细胞膜上转运失控,使钙离子浓度偏高于平衡值,导致细胞死亡。还可能使维生素K在体内被体酶还原而产生半醌型自由基,阻止细胞的增殖,并能提高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可为肿瘤放疗的增敏剂使用。③肠炎,治疗机制是维生素K3除能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外,还能增加胃肠黏膜细胞中ATP的含量,增强肠黏膜的主动吸收,还可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脏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氢化可的松的作用,而减轻肠黏膜炎症,加速黏膜修复。④痛经,维生素K3治疗痛经可能与该药有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F2Q[6]引起的子宫收缩作用有关。⑤泌尿系统结石[7],维生素K3对肾输尿管平滑肌解除痉挛而松弛,达到止痛效果,同时对肾血管平滑肌亦解除痉挛扩张,使肾血流量增加、尿液分泌增多、排泄加快,促使输尿管畅通。急性腹痛发作时,上述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于胆道、肠道、泌尿道等处平滑肌,使其痉挛或急骤性扩张,或由于平滑肌的痉挛刺激内脏神经,使其成为急性腹痛产生的主要机制,而这些都是应用维生素K3的药理基础。
维生素K3尽管有使转氨酶升高及造成溶血性贫血的副作用,但本组试验避免了这些因素,经临床应用观察未发现毒副作用,无耐受性及依赖性,而且价廉、治疗效果好。同时可以避免使用其他药物如阿托品等用量过大而引起的口干等副作用,并且足三里穴位注射方法简单易行,作用迅速而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7-78.
[2]Feldman M,Seharsehmidt BF,Sleisenger MH.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d and liver disease[M].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2001,81-86.
[3]陈玉璞.穴位注射654-2与维生素K3治疗急性胃肠炎腹痛疗效观察[J].现代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1)1873-1874.
[4]樊德厚,王永利.中国药物大全(西医卷)[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7.
[6]魏宝琛,倪维举.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临床应用比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5):570-571.
[7]董亮,张汝化.维生素K3治疗输尿管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1,7(12):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