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多方面的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初产妇27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常规的产程观察等。对观察组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分娩全程护理干预支持,始终有护士陪伴。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窒息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提高分娩质量。
【关键词】 护理干预;初产妇;分娩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更要关注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他不良因素对妊娠分娩的影响。近年来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分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与产力、产道、胎儿一起被列为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积极地进行护理干预,多方面给予护理支持,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03—200903月宁晋县医院产科住院初产妇,选择头位、骨盆正常、孕37~41周妊娠,排除伴有病理产科者272例。年龄21~30岁,平均(24.3±2.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6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高、文化程度、产前医嘱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常规的产程观察等。对观察组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分娩全程护理干预支持,始终有护士陪伴。
1.2.1 认知干预 产妇住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向其作自我介绍,介绍住院环境和产房环境,重点介绍主管医师及助产士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其产生安全感。针对初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缺乏,讲解有关分娩知识,临产后可能出现的征象,宫缩与分娩的关系,让其认识到分娩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并告知分娩过程中不适和疼痛是难免的,但是可以忍受的,只要精神放松,坦然面对,分娩是很顺利的事情。鼓励初产妇将自己的想法及情绪公开化,让其领悟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错误认知相反,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1.2.2 心理干预 负责护士对待产妇要和蔼可亲,使产妇产生信赖感。针对初产妇对分娩过程及胎儿状况产生的恐惧、担忧等心理,与其进行交谈,注意聆听她们的倾诉,使其感到受重视,以稳定其情绪。同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鼓励初产妇在增强做母亲的责任感、幸福感的同时,要战胜困难,坚持配合。利用催眠暗示疗法、松弛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指导产妇放松肌肉,减轻疼痛;并采取引导心理支持措施,引导产妇想象宫缩时宫口在扩大,胎儿在向外用劲,每一次宫缩胎儿都有可能出生,这样使她们更加能耐受宫缩的疼痛[1]。让家人进入待产室看望,使其能时时感受家人的关爱,增强信心。
1.2.3 行为干预 第一产程告诉产妇要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补充水分,适当活动。宫口开大至3cm前,如处于夜间,宫缩不紧,仍应尽量入睡[2],保证体力和精力充沛。每2~4h排尿一次,以免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先露下降。第二产程陪伴产妇,鼓励产妇精神放松,用心体会分娩的全过程,坚持与接生人员配合。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宫缩间歇尽量全身放松,充分休息。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给予子宫收缩剂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分娩结束后,嘱产妇安静休息,如有需要给适量饮食,督促2h内排尿[3],严密观察2h。
1.3 观察指标
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两组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大出血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心理因素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产妇临产时,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加之周围分娩产妇不良信息刺激,易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引发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同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出现睡眠、进食减少、烦躁、脉搏增快、脱水等症状,从而影响正常的子宫收缩,最终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窒息增多等心理性难产,严重威胁母婴身心健康。
对初产妇施行认知、心理、行为等护理干预,能对分娩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初产妇细致耐心的知识解释,使其对分娩产生了正确的认识,消除了产妇因怕痛、怕自己无自然分娩能力、担心母婴安全等因素引起的焦虑、恐惧等不良的心理。通过对初产妇的心理支持和住院环境及医院设备介绍,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自信心、能力感和安全感;通过及时正确地产程指导,保证并增强了产妇的产力。
两组对照显示,对初产妇施行以上几个方面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初产妇的心理应激程度,使初产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体能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P&<0.05),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
参考文献
1 何秀湘,刘莉.心理支持对临产后初产妇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6):10961098
2 王淑杰.待产产妇的临床心理护理[J].世界健康文摘,2007,4(5):207208
3 杨敬改,王春芳,谷风,等.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妇产科护理学[M].第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