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技巧及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921 日期:2025-10-0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技巧及护理方法,使患儿和医务人员配合融洽,尽量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工作负担,使药物及时地用于患儿体内,最终达到药到病除、患儿和家属都满意的良好效果。 方法 对2009年6月1日—2009年9月30日我院门诊输液446例1—5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3人,观察组从注意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并传授必要的护理常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灵活把握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并采用灵巧、牢固的固定方法,步步稳扎稳拿,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输液质量。
【关键词】 小儿输液 技巧 护理

1 临床资料
选取了我院2009年6月1日—2009年9月30日门诊输液4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3人,年龄1—5岁,最小的20天,平均1.5岁,病种多以上感、小儿肺炎及小儿腹泻为主,操作者均为门诊注射室正规护士。
2 小儿输液的技巧与方法
2.1 操作前的准备:
用物准备:备齐用物,如配好的药液、合适的针头、消毒液、无菌棉签、输液贴、扯好的细长胶布、软布条(长55—65m)、备皮刀等置于桌旁,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光线准备:进行穿刺地方要宽敞明亮,自然光最好;若是阴暗的环境,使用的灯光既要明亮又要柔和,灯管高度要适宜,既不伤眼睛又不堵影,便于操作。
2.2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小儿输液比成人难度大,血管细不说,操作时还哭闹、烦躁,不予合作,加之家长又过分溺爱,都希望操作者穿刺一次成功,所以这给操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因此,选择穿刺点应尽可能在便于固定和护理、不容易被挣擦掉的部位。2岁以内的患儿,应多选头部静脉进行穿刺,常选部位一般是额部正中静脉和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穿刺后易被擦脱,不好固定,常在最后选择;穿刺前将患儿头部稳放于软枕土,剃去血管及周围毛发。2岁以上的患儿,头皮血管已不太清晰,多选择手、足背静脉,便于固定:大隐静脉、月国静脉、踝静脉也可选择,但容易跑针,颈特别加以固定,并保持关节在放松位置。
2.3 选择台适的针头:
针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及静脉血管粗细和深度而定。一般头皮静脉多选择5号半针头(3—5月内婴儿可选用4号半针头),四肢静脉多选用5号—6号针头,并查看针头是否尖直、是否通畅、斜面是否合适。
2.4 穿刺进针的一般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瞩家属固定好患儿头部、双膝及手肘部,消毒好穿刺部位,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绷紧好要穿刺的血管两端,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15°角,采用直刺法刺入皮肤,缓慢平行进入静脉,见回血即刻给予固定:若是穿刺手、足背及其他大静脉,进针可选用直刺法,也可选斜刺法进针(斜刺法是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其静脉约1—1.5cm,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将针头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向前平行进针1—2mm后固定。
此外,小儿头颅沿着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都具有静脉走形,若在此部位穿刺应摸清骨缝、沟痕,触感静脉的走向和深浅,进针角度应为45°-60°角,针头斜面进皮后平行向前缓慢刺入,当穿刺有落空感时,暂停片刻,看有无回血。若有回血即常规固定;若无回血则采用负压吸引法,左手拇指、食指折捏针头软管,或可回血。
2.5 几种特殊患儿的穿刺技巧:
遇到长期腹泻、严重脱水及肥胖患儿,血管管腔较细,头皮静脉不清晰,进针深浅不易掌握,进针后回血较慢,可采用负压穿刺法:一种是,进针前左手将头皮针软管稍弯曲堆着,右手持针与皮肤壁5°-15°角进针,进皮后左手松开头皮针软管,右手平行进针,见回血后,即常规固定针头;另一种方法是,右手持针,进皮后平行进针,助手用注射器回抽针栓,见回血后,即做常规固定。这两种方法可快速见到回血,不会穿破血管,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2.6 输液针头固定的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只是静脉输液的一半,头皮固定才是静脉输液的关键。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右手用3—4条胶布固定针梗,针眼处盖压无菌棉或药贴,针柄下压垫无菌棉,再用一条输液贴(或稍长一点的胶布)在针柄下面交叉固定针柄两端,不能让针头后退,松开左手将针头软管顺着其走势圈在头皮上,另用一条输液贴绕开穿刺前方,粘在头皮上,若遇到有些发热烦躁出汗较多的患儿,可再用备好的1—1.5cm宽的胶布粘住输液贴,围绕患儿头部加固一周。为了节省用料,翻门备有具有吸水性能好、带有卡通图案的宽2—4cm、长55-65cm的头带,待穿刺成功,按常规方法固定好后,将头带再绕头一周,压在头皮针表面。使用后及时收回,消毒再用。
3 小儿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3.1 操作时严格无菌,避免草率进针,破坏血管,切忌误入动脉。
3.2 注意合理使用和保护血管。穿刺时应从静脉一端开始。
3.3 固定针头要牢固,针头不可漂浮在皮肤上。
3.4 拔针时,应逐层分离胶布、将消毒棉放在穿刺部位、快速拔出针头,纵向按压3—5分钟,切忌揉搓。
3.5 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小儿口内不可有食物,以免在穿刺时造成咳呛、窒息,发生意外。家属协、助穿刺,不可按压患儿胸部,不可捂患儿口鼻。穿刺成功固定好后,让家属采用喂奶的姿势环抱患儿,头不可过分晃动,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晃掉和抓掉针头。穿刺过程中注意患儿面色,有无紫绀、窒息和虚脱,防止患儿在穿刺中发生异常病情变化。
3.6 在小儿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看患儿面色、神志有无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位,瓶内液体有无走空,连接处有无渗漏等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尤其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操作,每天面对大量不同病种的患儿穿刺失败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尤其是当一针未成功,针对家属的质疑,既要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又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和宽容豁达的胸怀,排除多余干扰,专心操作。总之,在操作时,只要把握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点,具备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熟练掌握患儿静脉解剖特点,掌握进针诀窍及固定技术,多训练多操作,多总结多积累,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催焱,《护理学基础》,2003年6月第七次印刷,第一章第五节
[2]张玉芳:丁军,张静慧,《中国医药》杂志,2003年5月奠3卷第五节
[3]朱惠琼,《儿科护理学》,2003年10月第七次印刷,第四章四五节
[4]郝彩霞,《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10月第1卷第三期
[5]汤艳华,黄雄芬,黄瑾,《中国保健》杂志,2009年8月第十七卷第二十四期(1051页)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