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及胃癌的发生与吸烟的关系及临床影像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457 日期:2025-09-2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吸烟对人类食管癌及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讨论吸烟所诱发食管癌和胃癌的X线表现及CT表现。方法 52例经过手术或病理学证实食管癌和胃癌的完整资料。52例中吸烟史有44例,并且为吸烟5年以上,X线表现、食管癌22、胃癌30例:男39例,女13例,X线和CT表现比较突出,并且较早出现影象学表现。采用钡餐检查,内窥镜检查及CT检查,可以较全面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为临床治疗学提供较早、较完整的资料。结果 吸烟人群的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生比例高于不吸烟人群3.7倍,其X线表现和CT表现出现机会早。结论 吸烟致肺癌已经普遍被人们所认识和在思想上容易接受,但是,因为吸烟而增加胃癌和食管癌这一观念很少被人们所认识到,本组病例证实、吸烟人群胃癌与食管癌所发生机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约高于3.7倍,国外资料报道高3.4倍。因此,提倡戒烟对预防食管癌及胃癌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胃癌;食管癌;吸烟;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为探讨吸烟对人体食管癌和胃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吸烟诱发的食管癌与胃癌的影响学特点,我们对52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食管癌与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共调研52例,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2岁,平均59.63岁,食管癌22例,胃癌30例。52例食管癌及胃癌患者经过对病史、生活史,X线检查结果按照资料诊断分级标准[2],进行分类统计,凡符合Ⅰ级诊断方法(病理学)和Ⅱ级诊断方法(X线检查、尸检、手术证实)确诊为食管癌及胃癌者为引用资料,Ⅰ级诊断方法确诊者28例,Ⅱ级诊断方法确诊者24例,本组病例有44例吸烟在5年以上[1]。

  2 结果分析

  2.1 病变部位及X线表现类型

  食管癌中段病变27例,中下段3例,浸润型17例,增生型17例,溃疡型2例,混合型2例,胃癌30例中分别为胃幽门区16例,胃体3例,胃窦部2例,胃弥漫型9例。X线表现根据其发生癌变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2.2 22例食管癌食道钡餐造影检查:

  以充盈缺损为主8例,病灶范围2.6~8cm不等。黏膜破坏中断10例,管壁僵硬、蠕动减弱、消失。CT表现:本组8例有肿块突出,有6例出现食道狭窄,病灶长约6cm。CT检查于气管前,腔静脉后脂肪间隙内可见圆形,直径约1.6cm大小、CT值46HU;淋巴结转移3例,肺内转移1例。常规CT扫描2例无阳性。早期食管癌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但是影响食管壁的蠕动和黏膜改变。食道X线检查发现机会多,再辅助CT检查和内窥镜检查,仔细观察黏膜外形改变,CT常规扫描未发现阳性者。临床上高度怀疑有肿瘤,可加薄扫描,以提高发现病变的机会。

  2.3 胃癌分浸润型、增殖型、溃疡型、混合型

  胃癌发生在胃窦部及幽门前区,出现局限性管状狭窄、狭窄段僵硬,蠕动消失,形成固定,呈“宫颈样”改变,与正常胃组织交接处示“肩征”、“袖口征”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出现不规则充盈缺损,直径2.0cm以上者,易发生分叶状改变,肿块造成胃腔狭窄,甚至消失,胃形态改变,胃角切迹明显改变,胃内块影,周围黏膜异常,块影中央部黏膜中断、消失。

  2.4 胃癌的表现

  胃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中期、晚期有消化道症状,临床上最早出现的表现,80%以上以上腹部不适为主,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早期胃癌,CT检查难以发现。因此,CT检查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意义不大,中晚期胃癌当胃壁增厚成肿块,在胃适度充盈下易被CT发现,越是晚期越容易发现。胃癌的CT表现与钡餐和胃镜相比较,CT即能显示肿瘤腔和壁内生长情况,又能显示肿瘤向腔外生长,侵犯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情况。胃癌的CT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胃壁增厚,可以轻度增厚到增厚数厘米,增厚胃壁较均匀,多数为不规则增厚,病灶与正常胃壁分界不清,典型的可显示中间层呈水样密度,CT值O Hu左右;软组织块影,肿瘤向腔内或腔外同时生长,形成不规则的软组织块影,肿块坏死脱落形成腔内不规则溃疡,溃疡内可见残留钡剂或腔内密度影,增强扫描,早期癌肿强化明显,内部坏死区无强化,显示清楚,胃癌肿块向周围直接侵犯,大网膜受侵犯最早、最明显,其次是胰腺和肝脏,局部和远处转移,直径少0.5cm的淋巴结转移CT不易发现,如果CT机性能好,易发现转移灶,直径1cm以上的转移灶,CT易发现;远处转移,胃癌转移常见肝脏、其次是肾上腺、肾脏、胰腺和卵巢,也可以直接种植方式转移到大网膜等[2]。

  3 讨 论

  3.1 食管癌及胃癌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酗酒、饮食、脂肪过多、长期食用发酵霉变酸菜或烟熏火烤油煎食品,这方面已经被人们证实和多数人所接受,所以避免个人生活习惯上致癌因素,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比例,吸烟人群比不吸烟人群明显增高,这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吸烟致食管癌及胃癌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本组资料显示吸烟与食管癌及胃癌也有明显关系[3]。

  3.2 吸烟与食管癌及胃癌有密切关系,HeKulilveN,S认为世界很多地方烟、酒是引起食管癌及胃癌重要因素,Wyndor和Bross则认为不吸烟,美国胃癌、食管癌发生率至少降低60%,据美、英、日本等国家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及胃癌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4倍。

  3.3 国内资料研究也表明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食管癌与胃癌发病率高3倍,西藏自治区藏族同胞喜爱鼻烟方式吸烟,尤其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人人都有一瓶鼻烟见面相互敬吸,捻一小撮经鼻腔吸入气管内,引起一声声刺激性咳嗽为快,藏族同胞鼻烟是以烟叶与柏枝煅成灰共同研细,此种鼻烟可能与燃吸香烟具有共同致癌作用,但机理不明,近5年来,西藏藏族同胞吸烟人数明显增多,据西藏大学卫生专科学校某班调查31人,男16人,女15人,男性全部吸烟,女性也有不少吸烟,具体数据不明确,长期吸烟,经过15~30年的肿瘤诱导期过后若干年,肿瘤将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3.4 本组食管癌及胃癌患者吸烟和过去吸烟并吸烟时间在5年以上者占41例。由此可见吸烟者食管癌及胃癌较不吸烟者发生机率高约3.7倍。与美、英、日本等国研究报告结果3.4倍相接近。

参考文献


  [1] 李 冰.中国恶性肿瘤的死亡和分布特点[J].中华肿瘤杂志,1980,(2):1-10.

  [2] 王正颜.临床肿瘤X线诊断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3-153.

  [3] 童建东,丁岩冰,严志刚,等.扬州地区胃癌、食管癌危险因素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41-644.

上一篇:Chiari畸形的诊治进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