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432 日期:2025-09-2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老年人 肝肿瘤 TACE 并发症 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65岁以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肝癌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较常用的技术[1]。由于老年肝癌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差,易导致TAC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更好地开展老年肝癌患者TACE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科2003年6月~2007年6月采用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中,男56例,女9例,年龄60~73岁,平均65.3岁。均经B超、CT、MRI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既往有乙型肝炎45例,肝硬化28例,高血压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6例,消化性溃疡4例,1型糖尿病3例,冠心病2例。

  1.2 方法

  患者平卧,用UT4000A型多参数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入鞘管后将5F-RH导管(美国Coodis公司生产)或肝RH导管先后置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血供、范围、门静脉通畅情况及有无动静脉瘘等。然后将导管超选择性置入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药物灌注化疗和栓塞。使用药物为铂类、5-Fu、阿霉素类、丝裂霉素、超液化碘油。将超液化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乳化后栓塞肿瘤的末梢微小血管,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较大的肿瘤供血血管。复查造影观察栓塞效果满意后拔出导管,压迫穿刺部位15~20min后加压包扎。

  2 结果
  
  65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157例次,操作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热115例次(73.25%);胃肠道反应106例次(67.52%);肝区疼痛90例次(57.35%);肝功能损害76例次(48.41%);骨髓抑制20例次(12.74%);穿刺部位血肿1例次(0.64%)。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 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

  TACE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热、肝区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2]。

  3.1.1 发热

  发热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组织,使组织缺血坏死,机体吸收坏死组织所致。本组有115例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均在术后2天 体温开始上升,一般38℃左右,持续3~5天,行栓塞者可达39℃,持续约1周。TACE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3天内应保持摄入量每天在2000~3000ml。对于术后发热的患者,应先向其解释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措施,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体温38℃左右者,一般不采用药物降温,嘱其卧床休息,多饮水,一般3~5天体温恢复正常。对高热患者每2~4h测量体温1次,年老体弱和伴有溃疡病史患者,应慎用解热镇痛药,尽量采用物理降温。降温后出汗较多的患者,予及时更换衣服和被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虚脱和受凉。

  3.1.2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繁殖旺盛,故对化疗药物极为敏感,常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顽固性呕吐、腹痛、腹泻,继而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损害[3]。本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或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多发生在术后2~8h内,持续2~5天。预防措施:术前禁食12h ,禁饮6h,术前15min和术后4h分别给予格拉司琼3mg静脉注射,术后常规使用雷尼替丁15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预防胃肠道反应。术后6h给予少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第2天应根据患者的食欲、营养状况、饮食习惯适当掌握,正确指导。食欲差的患者可予低脂肪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注意食品多样化,少量多餐,以促进食欲;肥胖显著者,应限制食量,以减轻肝脏负担;便秘患者应鼓励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早餐和晚餐前空腹饮蜂蜜温开水,以促进肠蠕动;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食量。另外患者恶心呕吐时应指导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密切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1.3 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是由于TACE术后肝脏水肿,肝被膜张力增大所致。本组肝区疼痛发生率为57.35%,但无剧烈疼痛。术后48h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护理措施:术后第1天疼痛明显者予盐酸哌替啶50~100mg止痛,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对于轻、中度疼痛,可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助于减轻疼痛;对疼痛较剧烈或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在明确没有误栓胆囊动脉和并发腹部其他脏器感染的情况下,给予药物止痛,以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3.1.4 肝功能损害

  TACE术后1周内多数患者肝功能检查ALT、AST、ALP、血清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细胞缺血、缺氧及化疗药物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本组有28例患者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储备差,再加上发热,加重了肝功能的损害,有时可诱发肝功能衰竭。因此,术前常规测定肝功能,肝功能异常者予保肝治疗,严格掌握TACE适应证。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性格有无异常,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变化,有无黄疸、腹水、皮下和牙龈出血等症状。同时,向患者讲解情志变化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听欢快的音乐,多看喜剧片和相声段子;指导家属多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保持心情舒畅。本组有76例次肝功能异常,经休息、合理饮食、控制发热、心理护理,配合护肝、降酶治疗,2~4周后23例次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患者肝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3.2 穿刺部位血肿

  除操作因素外,与肝癌患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和术中使用肝素抗凝有关。本组1例患者术后2h诉穿刺部位疼痛,伤口敷料有少量渗血,打开敷料后发现穿刺部位肿胀,局部皮肤紫绀(面积约3cm×4cm),予重新加压包扎,局部48h内冷敷,第3天开始予热敷,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预防感染。3天后好转,8天后血肿吸收。预防措施:术前常规检查凝血机制,控制高血压和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术前嘱患者排空大便,防止因排便用力、咳嗽使腹压增高而诱发穿刺点出血。术后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并用1~1.5kg沙袋压迫6h,嘱患者平卧,右下肢制动24h,注意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的变化。严密观察伤口敷料及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触摸不到或搏动明显减弱,趾端苍白,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应检查是否包扎过紧导致血管压迫,必要时稍做松解,以保证下肢血供。如发现伤口敷料有新鲜血迹或伤口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3.3 骨髓抑制

  主要是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系统抑制所致。本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12.74%,其中5例次患者为Ⅱ度骨髓抑制,其余患者均为I度骨髓抑制。为预防重度骨髓抑制的发生,术前应准确称量患者体重,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体质掌握化疗药物用量。术后定期检查血常规,观察有无发热、乏力、咽痛、咳嗽、胸痛症状。Ⅰ度骨髓抑制者,予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卧床休息,预防感冒。Ⅱ度骨髓抑制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1~3天,实施保护性隔离。本组20例次骨髓抑制患者均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4 体会

  老年肝癌患者TACE术虽操作简便、副作用小,但并发症发生率也高,如果护理得当,大多数并发症是可逆的。本组65例患者,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精心准备;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适量饮水,合理饮食,配合心理护理,严密观察腹痛和右下肢伤口局部情况,提前预知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和尽早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不可逆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晓亮,刘俊.21例老年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1):2033.

  [2]黄爱梅.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2):3211-3213.

  [3]梁翠玲,李辉.肝动脉插管栓塞加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体会[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3):22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