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429 日期:2025-09-26 来源:论文网

     作者:韦力,王跃军,潘毓标,吴根社,章士刚,芦峰,莫辉胜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简称肺囊肿)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肺囊肿的诊断、治疗经验以及误诊原因。结果 25例中,误诊18例,其中肺脓肿8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4例,肺结核空洞、肺大泡、肺癌各2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 肺囊肿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误诊;外科手术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简称肺囊肿)是较少见的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1984年3月~2007年3月我们收治25例肺囊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0~58岁,平均28.5岁。其中10~18岁4例,19~30岁16例,31~40岁3例,41岁以上2例。病程1个月~20年,平均8.2年。位于左上肺4例,左下肺7例,左全肺1例,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6例,右上中肺叶1例,右中下肺叶2例。

  1.2 症状及体征 反复咳嗽13例(其中咳黄色黏稠痰7例),咯血3例,胸闷3例,胸痛2例,发热1例,另3例为体检发现无任何症状。13例无明显阳性体征;5例患侧胸部叩诊鼓音或浊音;7例闻及湿性罗音或哮鸣音;2例有杵状指(趾)。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片检查,18例行CT检查。17例表现为单肺叶内单发性囊肿,4例为局限于单肺叶内的多发性囊肿,4例为多肺叶的多发性囊肿。单发性囊肿均表现为类圆形薄壁透光影,囊肿直径1~10cm,较大囊肿有周围肺组织受压表现,多发性囊肿则显示多个圆形空腔,呈蜂窝状。气囊肿7例,气液囊11肿例,液囊肿5例,另2例囊内为实性软组织影。伴有感染者可见斑点、斑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

  1.4 误诊情况 7例入院时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肺囊肿外,其余均在初诊时误诊。分别误诊为肺脓肿8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4例,肺结核空洞、肺大疱、肺癌各2例。

  2 结果
  
  25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6例,单肺叶切除15例,双肺叶切除3例,左全肺切除1例。病理均为肺囊肿,囊壁内层皆衬以纤毛柱状上皮,另囊肿壁外层有软骨5例,而囊内容物各异,为乳白色果冻样物、褐色黏稠样物或草酸钙结晶样物等。术后胸部症状基本消失,余肺膨胀良好,无手术死亡,皆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5年一般情况均良好、无复发。

  3 讨论

  3.1 肺囊肿病因、临床症状和诊断 肺囊肿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气管支气管树或肺芽发育异常,致其远端的原始支气管组织与近端组织脱离形成位于肺实质内的盲管并单独发育而成[1]。囊肿性质的确定有赖于组织学上找到囊肿壁被覆盖的含有黏液腺的纤毛柱状上皮,可含有软骨、弹力纤维和平滑肌[2],本组病例均由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可发生于肺任何部位,多见于下叶[3],本组涉及下叶病变者占60%(15/25),单发多见,发生于多肺叶则称多囊肺。有气性、气液及液性囊肿3种,早期均为含黏液囊肿,当囊壁破溃与支气管相通时囊内液可排出,形成气囊肿或气液囊肿。肺囊肿可长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当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出现继发感染时出现呼吸道等症状。气性囊肿需注意与肺大泡、气胸、结核空洞等鉴别,囊肿合并感染需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鉴别,本组大都误诊为上述疾病。


     
  本组以青年为主而较少在儿童时期发病,可能与囊肿病变初期不与外界相通而无合并感染有关。本组临床症状以咳嗽多见,占52%(13/25),如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产生胸闷、气紧或胸痛等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X线胸片表现为单发环或簇状多环影,有时伴有液气平面或蜂窝状、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小液平,而CT分辨率高,能够明确为囊性病变,准确率达95%~100%[4],能避开纵隔的生理重叠对肺内病变大小、形成、密度、边缘及周围器官关系显示较清晰,并可通过CT值的测定了解囊内容物的性状,同时结合患者年纪轻、发病时间较长、症状反复发作等情况方可做出诊断。本组入院时即确诊5例乃因影像学明确肺部存在囊肿及出现肺同一部位反复感染或不易解释的慢性咳嗽等呼吸道顽固症状。

  3.2 误诊原因分析 ①肺囊肿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疾患,缺乏特异性表现,且发病率不高,部分囊肿较小者无任何症状,故易发生误诊,本组误诊率为72%(18/25),其中1例58岁患者曾误诊为慢支肺气肿达20年。②不注意对相关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本组误诊为肺脓肿最为多见,与长期炎症感染致囊壁与周围肺组织失去明显界线而表现为肺脓疡样改变有关[5],但肺脓肿一般发病急、有严重中毒症状、咳大量脓臭痰等特点,而肺囊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合并感染时中毒症状较轻、痰液稀薄、抗感染效果好。③成人肺囊肿较小儿肺囊肿更易误诊。因在儿童发病有影像学异常时常易考虑到先天性疾病,而成人患者继发感染后X线改变较复杂,易与肺部其他疾病相混淆。④本组早期因缺乏CT等必要检查设备,对于X线胸片表现特点不明显的病例易误诊,而CT虽较X胸片显像有优势,但本组有2例囊液极黏稠或形成结晶样物致CT表现为软组织块影而误为肺肿瘤。

  3.3 手术治疗   本病虽是先天性良性病变但病理改变为不可逆性,随着囊肿增大且可反复合并细菌或特异性感染,肺功能损害可逐渐加重,甚至可癌变[4],内科治疗仅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而多次感染后可出现囊壁周围炎症反应引起胸膜广泛粘连致手术困难且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凡诊断明确且无手术禁忌证者应手术治疗[6],尤其出现缺氧紫绀呼吸窘迫者更应及早手术,本组1例为肺囊肿破裂形成张力性气胸施行急诊开胸手术后获救。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感染情况而定:孤立于胸膜下未感染的囊肿可作单纯囊肿摘除术,局限于肺边缘部分的囊肿可作肺楔形切除术;囊肿感染而致周围粘连或邻近支气管扩张则做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并尽可能保护术野防止污染及术后充分引流,小儿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为原则。临床怀疑本病时应尽量避免作胸腔穿刺以免引起胸腔感染或发生张力性气胸。仅在个别病例表现严重呼吸窘迫征、紫绀、缺氧严重,又无条件作急诊手术时才可作囊肿穿刺引流,以达到暂时性减压解除呼吸窘迫症状,作为术前一种临时性紧急措施本组予成人施行手术时均作双腔气管插管麻醉以避免痰液倒流至对侧,小儿则采用患侧低位的低俯卧位开胸,进胸后先行处理病肺支气管以防止痰液灌流健肺引起窒息。从本组治疗结果来看,手术是治疗肺囊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国仁,戴建华,邵仲凡,等.先天性支气管源性肺囊肿52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4):246.

  [2] 梅新宇,郭明发,魏大中,等.肺囊肿的外科治疗[J].安徽医学,2004,25(2):131-132.

  [3] 赵琦峰,王胜利,胡型锑,等.成人支气管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245.

  [4] 顾恺时.顾恺时心胸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68-769.

  [5] 朱辉,吴明拜,张铸,等.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7):646.

  [6] 张诗杰,刘桐林,陈鸿义,等.支气管源性囊肿外科治疗必要性的探讨 [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58):443-44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