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尽早给予系统康复训练,在入院当天及 4周后进行 MESSS和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康复护理组MESSS和 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多数突然发病,病情较重且复杂,致残率高达80%,由于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而致残率却有所增加,为减轻残疾,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我科对脑卒中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52例患者均系 2003年 5月~200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病例入选标准: (1)符合 1996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诊断和头部 CT或 MRI检查证实。( 2 ) 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3)生命体征稳定。 (4) 无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康复护理组:男 36例,女40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 61.5 ±5.6岁;其中脑出血 20例,脑梗塞56例。对照组:男38例,女38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 62.7 ±6.2 岁。其中脑出血 26例,脑梗塞 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系统的康复护理。
1.2.1 正确肢位的摆放 (1)健侧卧位: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厚度为 13cm 左右),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2)患侧卧位:头应有良好的支持,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撑。患侧上肢应前伸,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的枕头上,下肢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3)仰卧位,身体与床边保持平行,不要斜位,可用软垫或棉圈垫支,身体与床边保持平行,不要斜位,可用软垫或棉圈垫支患侧的头、肩、臂、髋等,使患者肩部处于外旋、外展位,患髋处于略内收、内旋位。
1.2.2 床上被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 每天被动按摩患肢2~3次,每次15~30分钟,包括按摩、捏、按,按摩时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开展床上主动运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主要方法有: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床上翻身等。根据病人肌力不同,动作由简到繁,由单一到整个肢体运动,负荷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循环渐进地锻炼。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交替进行,使全身肌肉不疲劳。
1.2.3 坐位、站位、行走训练 先取半卧位(抬高床头 30度),无头晕心慌等症状时取坐位(抬高床头45~90度),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床上能平坐,再进行床边站立,先健侧下肢负重,逐渐过度到双下肢负重。当病人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逐步达到独立行走。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脑卒中康复护理总的目标是预防二次损伤的发生,指导患者用残存的机能,完成日常生活中洗漱、穿衣、进食等训练,注意饮食早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高热量限制钠的摄入,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2.5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突然发病,使家庭经济、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受到了严重影响,让患者感到绝望。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调动病人内在积极因素,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关心尊重病人,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病人自尊的言行。鼓励患者克服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帮肋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
1.2.6 早期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因昏迷、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瘫痪、气管切开、鼻饲、留置尿管等多发并发症,必须树立全面预防意识。首先以最快速度入院治疗,6h内开始治疗致残率最低。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中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同时注意预防应激性溃疡、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时和住院 4周后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迪纳维亚量表(MESSS) [2]和 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MESSS评分是指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通过对患者的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观察评分,是由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MESSS修订而来,其目的是对脑卒中后患者所存留的或新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和评定,并进行疗效考评。Barthel指数是指对患者的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移动、活动、穿衣、上楼、洗澡项目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评定时间 5~10分钟,广泛用于卒中,信度和效度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情况均经 MESSS和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4周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入院时均有改善,但康复护理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ESSS和 Barthel指数
3 讨 论
脑卒中后神经中枢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和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3],从而恢复区域性脑功能。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可在发病数日开始恢复,1~3月可达最大程度的恢复,3~6个月开始减慢。早期运动可改善肢体的功能,降低致残率。尽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可以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坐位平衡和站立行走训练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异常模式,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步态。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心理疏导可使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脑的可塑性能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研究分析表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后康复护理尽早介入。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 : 379-380.
[2] 聂 吉,李云波.脑卒中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494-495.
[3] 黄永禧,王宇华.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原理及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85.
[4] 智粉香,张玉香,高春娥,等.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11C),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