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 围手术期 ;护理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临床上致盲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治疗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一般患者采用视网膜加巩膜外加压辅以视网膜光凝活冷凝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切割、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填充手术,使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护理经验,现将我科4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 1 体位护理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严禁头部的剧烈晃动,必要时双眼包扎制动,防止脱离范围继续扩大。具体体位应根据裂孔的不同位置来确定,原则上应使裂孔处于最低处。上方裂孔采用低枕或去枕仰卧位;下方裂孔且裂孔较大、网脱较严重的患者采取半坐位,裂孔较小、视网膜脱离较轻者采用头高位;鼻侧与颞侧裂孔取右侧或左侧卧位。术前对患者进行卧位训练指导。
1. 2 心理护理 眼睛是人体最敏感而重要的器官之一,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的突然下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视力能否恢复及恢复的程度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和不安,加之手术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更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简单易懂的向患者解释视网膜脱离的原理、手术的方法、目的以及术后卧位的目的,同时也要倾听患者的想法,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能积极配合治疗。
1. 3 术前准备 术前三天常规给予抗生素眼液点术眼,防止术后感染。术前一天剪睫毛,冲洗泪道,检查泪囊有无脓性分泌物、泪道是否通畅、结膜有无充血及脓性分泌物。术前半小时充分散术眼瞳孔至6~8mm以扩大术野,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和镇静剂。有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以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利于恢复。
2 术后护理
2. 1 体位护理 对于复杂病例采用的玻璃体切割术并填充气体或硅油,其原理在于惰性气体和硅油比重轻,可利用其上浮力顶压视网膜复位。因此,患者必须在睡眠时保持俯卧位,平时保持低头姿势,这种特殊体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要比其他眼科疾病患者要大得多,在临床上多见失眠、肘关节皮肤破溃、肩关节及颈部疼痛等症状。然而卧位是影响手术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即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可剧烈晃动,并使裂孔处于最高处。还应向患者说明一旦体位不正确,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但长时间保持这种俯卧位对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难以坚持的,这就需要帮助患者在保持头部不动的情况下适当活动四肢,或者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小凳上,上身伏在床沿,保持低头姿势。坐卧交替会使患者的疲劳感减轻。另一方面,由于持续低头和俯卧位使额部、眼眶长时间受压导致眼部肿痛以及呼吸不畅,应指导患者使用气垫圈或吹塑泡沫垫支撑于面部,在双肩部、胸部垫小软枕等一系列措施减轻不适。
2. 2 心理护理 因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术后需长时间俯卧位卧床休息或保持低头姿势,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颈肩部关节疼痛和不适,会使患者情绪低落或烦躁,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治疗目的,告知心理因素会影响手术效果,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 3 病情观察 术后1天后使用抗生素眼液点术眼或同时口服抗生素,并勤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头痛和眼部胀痛时应监测眼压的变化,并及时告知医生给予降眼压治疗。同时要了解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针对不同病因缓解疼痛。向患者解释术后恶心、呕吐一般是由于术中牵拉肌肉、神经所引起的,属正常现象,部分恶心呕吐由眼压升高引起。若呕吐严重应给予对症治疗,并给患者进食可口的食物,少量多餐。同时,患者的特殊体位和长时间卧床也可引起食欲下降,应向其建议术后24小时即可采用低头坐位和俯卧位交替的方法来缓解疲劳,并可适当活动以增加食欲,听音乐和广播也可分散注意力并使心情舒畅。
3 体会
视网膜脱离是致盲的严重疾病之一,视网膜复位术也是眼科较复杂的手术之一,且病程长,手术时间也长,会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本组40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和正确指导基本解除了恐惧心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 5以上的有10人,0. 2~0. 5的有22人,0. 1~0. 2的有8人。可见术前术后的护理,特别是术后的体位护理及患者体位的正确与否都对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