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伤截肢术后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630 日期:2025-09-18 来源:论文网

     作者:吴群,刘晓莉,梁锋,李琳

【关键词】 地震 ;截肢 ;术后护理

截肢术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性手术,大多数是由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造成,对伤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截肢术后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增强重返社会的自理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观面对现实,热情对待未来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科对“5·12”汶川地震导致的23例员截肢术伤员护理体会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3例均为“5·12”地震所致伤员,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共23例25个肢体,年龄10~59岁,平均32.5岁。均在“5·12”地震当天受伤,均为低动能压砸伤或合并挤压伤,于伤后2小时至7天送入我院。

  经相应治疗后肢体无法保全而行截肢术。截肢术后给以全身治疗,包括养疗法(小量间断给氧),高压氧治疗,扩容(低分子右旋糖酐),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保护心肾功能,营养神经等药物应用[1],同时进行局部清创,切除坏死组织。1例双下肢膝下开放截肢术后伤者因残端坏死行双下肢再截肢。本组伤者有5例出现残端感染或皮肤坏死,16例出现明显患肢感或患肢痛,4例有肾功能不全表现。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和疼痛;保持关节功能位;术后2~3天观察切口有无感染,每班严格交接班,利用嗅觉观察伤口有无异味;注意切口周围皮肤颜色及伤肢血循环情况,预防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大出血,床旁备止血带、沙袋等物品;严密观察尿量、性质及颜色及定期检查肾功能。并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2.2 疼痛护理
  
  残肢痛及患肢痛的原因很多,可分为以下4类:神经断端刺激所致(神经瘤粘连或位于瘢痕内受到牵拉是造成疼痛的原因);断肢端循环障碍所致疼痛;残肌肉异常紧张所致疼痛;残端骨刺[2]。对残肢痛的处理除应用镇痛药等对证治疗外,还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截肢术后仍有已截肢的手或脚的幻觉即幻肢,发生在该幻肢的疼痛即为幻肢痛。幻肢痛的性质常有不同表现,如瘙痒、针刺感、火灼感、冰冷感等。幻肢痛的治疗给予物理治疗、止痛药等对证治疗。护理方面对于幻肢痛、残端痛应注重心理护理,给予耐心解释及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用读书、看报以及听音乐或与他人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以及调节患者的情绪等。同时我科采取稍有疼痛就足量给予止痛剂,尽早阻断疼痛神经的传导,降低痛阈,但严格控制频率。

  2.3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并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防便秘。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满足其要求,以增进食欲,保证能量的供给,促进康复。

  2.4 心理护理

  截肢患者术后心理负担沉重,肢体残缺,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从心理、生理上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失衡反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导致其出现自卑感,悲观失望,甚至出现轻生厌世感。
  
  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询问病人,了解患者所需,尽量协助他们洗漱、进食、排泄及个人卫生,尽量将用物放于患者方便取用的地方,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是没有亲人在身边的患者,我们尽量安放在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以便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将便器、手纸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并及时倾倒,随时帮其更换被服,以保持全身及床单位的整洁舒适。
  
  护士应鼓励患者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提出问题,做到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对有自杀念头者,应加强巡视,予以疏导,多与其谈心、聊天等,以消除其自杀念头,待情绪稳定后可以举一些康复比较好的病例给他们听,用我们的爱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积极情绪和信心,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正确引导他们正视伤残现实,协助他们重新设计自我形象,帮助设计切实可行的谋生手段,对他们现存的优点、积极处事的态度给予肯定,并适度地表扬,以增强自信心、恢复自信。

  2.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术后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为安假肢必不可少的环节。

  肢体残端可用弹力绷带包扎,给予经常的均匀的压迫和按摩,以减轻残端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并防止肌肉萎缩。经常用手轻轻拍打残端,可以减轻其敏感性。为防止残肢屈曲畸形,应尽量保持肢体残端于伸直位。如大腿中上段截肢,应常常采用俯卧位,练习髋关后伸活动。小腿截肢后应经常练习膝关节伸直活动。

  早日开始功能锻炼,对防止患肢痛有着重要作用。小腿以下截肢者,拆线后即可装配临时义肢练习负重。截肢的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上肢肩胛带离断者,下地活动时易失去重心平衡,身边应有人扶助。初次下地活动时很不习惯,易影响情绪,家属及医护人员均要鼓力和帮助患者积极进行适应性锻炼,指导正确使用拐杖,以防跌倒和摔伤。

  2.6 并发症预防

  继发性出血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7~14天,常见原因是血管结扎处线头滑脱、结扎处坏死脱落、残端感染腐蚀血管等,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床旁常规备止血带,对严重感染的残端尤其要提高警惕。截肢术后肢体残端可适当垫高,以防止局部出血与肿胀,但应注意截肢后因肌肉力量的均平衡导致下肢截断部位以上的关节常易发生屈曲、外展、畸形,可严重影响以后安装假肢,故应维持截肢残端位于伸展位,保持残端固定于功能位,即使为了防止出血或血肿而垫高残端,2天后应尽快放平[3]。

  2.7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注意护理残肢和进行功能锻炼,每天清洁残肢,观察残端皮肤有无压痛、发红或其他皮肤受到刺激或撕裂现象,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选择合适的假肢,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鼓励患者适当参加社会娱乐活动,以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心情舒畅。发现残肢疼痛、皮肤溃疡及时就诊
  
  3 结果与结论

  3.1 结果

  本组23例地震伤截肢患者术后经精心护理,耐心指导,有效功能锻炼,有5例伤口感染,经积极清创、换药后康复,16例出现幻肢痛患者经药物和心理治疗后缓解,无一例大出血,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

  3.2 结论

  截肢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形态,当肢体活动突然丧失,心理压力瞬间加大,主要表现:恐惧,悲观失望,适应能力下降,疼痛,依赖性和被动性,轻生念头。因此,对于截肢的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不容忽视,因为患者突然丧失肢体,内心倍感痛苦失落,不肯接受现实,仍幻想患肢的存在及疼痛,引起失眠。做好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消除不良心态,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程度,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同时重视社会的关注,证实他们的存在,增强重返社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Thackham JA,McElwainDL,Long RJ.The use of hyperhbairic oxygen therapy to treat chronic wounds:A review[J]. Wound Repair Regen,2008 MayJun;16(3):321~30.

  [2]许谨,李茵,方珂.下肢截肢病人的术后护理[J].中原医刊,2004,31(2):55.

  [3]李小娥,覃丽玲.截肢手术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3,31(3):3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