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氟哌酸粉 褥疮 护理
我们对20例因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的胸部损伤、大面积皮肤擦伤,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偏瘫、疼痛、翻身受限,长期卧床引起褥疮的患者,局部外敷氟哌酸粉,在控制局部炎症,保持创面干燥无渗出,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偏瘫、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患者,其中2例伴有股骨骨折;5例为严重胸部损伤,由于疼痛使得翻身受限、大量出汗、胸带外固定的患者;5例为全身多处大面积皮肤擦伤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1~72岁,褥疮分布在骶尾部、双臀部、臀裂部、股骨大转子体表处、背部骨突处。其中2例骶尾部皮肤破溃坏死深达肌肉骨骼,创面有脓液流出,有臭味,面积达5cm×10cm;8例骶尾部浅层皮肤破溃有感染,面积为4cm×6cm;4例骶尾部有浅层皮肤破溃,面积2cm×5cm;5例四肢及胸背部有浅层皮肤破溃,面积2cm×10cm大小不等,不规则;1例双臀部有泡形成,浅层皮肤破损,面积1cm×3cm。20例均有大量分泌物渗出。
2 治疗方法
2.1 用药前处置 有水泡者,先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注意不要蹭破皮肤,然后用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褥疮深且化脓者,先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用3%双氧水、0.9%外用生理盐水清洗褥疮面,至创面露出新鲜组织;大面积皮肤擦伤及皮肤破溃表浅者,用刺激性较小的碘伏、0.9%外用生理盐水进行清创。
2.2 根据褥疮面大小,取氟哌酸胶囊数粒弃去胶囊,将氟哌酸粉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撒于创面上,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上,胶布固定。
2.3 用普通灯照射创面15至30分钟,每天1至3次,注意局部皮肤温度,以不烫手为宜。
2.4 对于臀部肌肉松弛的患者,清创上药后,臀裂部用无菌纱布隔开,防止湿疹发生促创面愈合。
2.5 根据分泌物多少,每天1至3次清创上药,严格无菌操作。
2.6 按时翻身以减少褥疮部位受压,保持皮肤良好的透气性、局部干燥。
2.7 对于不能翻身的病人,换药后用无菌纱布直接覆盖,固定后病人可直接平卧于气垫床上,定时用手按摩创面周围的受压皮肤。
2.8 营养是促进褥疮早期愈合的重要条件,充分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补给。可进食者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膳食;不宜进食者可行鼻饲,同时进行静脉营养,增强病人体质,有利于创面修复。
3 治疗结果
大部分患者在使用氟哌酸粉涂擦、烤灯照射1~2天后,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6例浅层皮肤破损处,原有水泡部位皮肤结痂愈合;8例浅层皮肤破溃、创面小的部位3~5天结痂愈合;4例较大的皮肤破溃创面、2例深达肌肉骨骼的创面也可见肉牙逐渐生长,换药10~30天后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
4 讨论
氟哌酸胶囊属奎诺酮类药物具有强大广谱抗菌作用,已知其主要作用在细菌的DNA促旋酶,使细菌的DNA螺旋开裂,DNA促旋酶的功能对整个DNA的复制,转录及重组等各个阶段均起着重要作用,是细菌生存的必须条件。其通过抑制上述功能,迅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杀死细菌,且对细胞壁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因而其杀菌效果更强[1]。氟哌酸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酸碱溶液中,将其涂撒至创面后很快与血清粘合形成保护层,使创面干燥,氟哌酸粉剂由于极少溶解在伤口上,可保护创面不受细菌的侵入,使创面已感染细菌坏死、降解,降解产物可早期激活巨噬细胞系统及纤维细胞系统,使创面早期被纤维覆盖,为周边上皮细胞的爬行创造条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可发挥更好的作用[2]。此方法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对促进褥疮创面愈合效果明显,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兴碧.用氟哌酸治疗褥疮创面的观察[J]. 四川医学 2005,26(6):662.
[2] 刘丽华.0.2%活力碘乙醇液配合氟哌酸粉剂治疗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