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年 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机体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采用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下,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0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7kPa(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前者为I型呼吸衰竭,后者为Ⅱ型呼吸衰竭。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2009年我科收治慢性呼吸衰竭病人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58~89岁,平均76岁。PaO2<60mmHg,PaCO2>70mmHg,经查血氧饱和度SaO2 58%~79%。均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史10余年,因感染、劳累、心衰等诱发原有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表现为重度缺氧、指端紫绀、呼吸困难,其中部分有神志恍惚,昏迷,给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性机械呼吸。
1.2 治疗 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及支持对症吸氧等综合治疗。
2 护理
2.1 环境与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注意保暖。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呼吸困难加重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压疮。
2.2 饮食 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病情危重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应给予鼻饲营养,按鼻饲护理常规护理。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用静脉高营养。
2.3 合理用氧 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应持续性低浓度吸氧(浓度低于30%~35%),纠正缺氧又能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吸氧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减轻心脏负荷。应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给氧。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疗效,预防二氧化碳麻醉和氧中毒。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
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二氧化碳潴留,可能是痰液阻塞呼吸道或吸氧浓度过高引起。如患者出现胸痛和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头昏等症状时,可能发生氧中毒,应马上降低氧流量,给予适当处理。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时经常保持强迫体位,动作迟缓或无力将痰液咳出,护理人员要经常为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从下而上并鼓励患者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可饮少量温水,再拍背,这样反复叩拍帮助病人将痰排出。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应注意补充液体量,尤其对老年患者应耐心给予少量多次喂水,房间保持温湿度适宜,室温18~20℃;湿度60%左右,使用加湿器湿化时应注意何持湿化液的温度在32~35℃为宜。必要时给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药物雾化吸入。选择粗细合适、透明、柔软的吸痰管。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或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引起患者剧咳。检查吸痰管通畅后在无负压情况下将吸痰管轻轻插入10~15cm,必要时一直插到不能插入为止,退出时边旋转边退出,吸痰时切忌上下多次重复提插,吸管应一次一换,同一根吸痰管应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鼻腔内分泌物,决不可重复进入气道。吸痰前后应给予纯氧吸入1~2分钟,以保证足够的血氧饱和度。
2.5病情观察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直接影响预后,错失时机的过晚抢救可造成被动局面,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于如败血症、肺挫伤、多发性长骨骨折、大量输血(6h内输入超过1000ml的血)低血压持续2h以上等高危人群均应密切观察,防止成人呼吸窘迫症的发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病人,一旦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高度警惕发生呼吸衰竭的可能。
2.6 机械通气护理 包括经鼻、口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需专人看护。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末梢循环、血气分析,老年人皮下脂肪及供血减少,皮肤变薄,易发生褥疮且不易愈合。应加强翻身皮肤护理,口腔及会阴护理,神志不清病人要注意保持静脉插管、导尿管、胃管等管腔通畅,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为保证机体需要应常规鼻饲匀浆饮食。
2.7口腔的护理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霉菌感染,若出现感染表现为舌质红、口腔黏膜充血有白色点状菌落样物,及时通知医生并加强护理,预防口腔菌下延至气管十分重要,护理上可根据口腔pH值使用口腔清洗液嗽口,必要时遵医嘱全身给予氟康唑纠正菌群失调。
2.8 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呼衰病人心理负担较重,对病情和愈后有顾虑,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进行心理疏导,教会病人自我放松,以减轻焦虑。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充分调动病人积极性,要抽时间多与病人交谈,讲明病情和愈后情况,打消其顾虑,激发其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更应加强巡视,增进交流,可借助卡片、笔、纸、本子、手势、图片等,提供简单的双向交流方式。
参 考 文 献
[1]王红,杨爱春.老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2007,3(1):69-71.
[2]那丽秋,吴立静,邓淑仙.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00-201.
[3]夏建辉.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1947.
[4]王士雯.老年重症多器官衰竭[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7,12(5):340.
[5]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16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