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乙型肝炎DNA关系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558 日期:2025-09-07 来源:论文网

       作者:郭平 黄赞 黄杰 罗佳

【摘要】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斑点法测定乙型肝炎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结果:4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ACA 、ASMA、ANA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身抗体的产生与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成对应关系的ACA有8例,阳性率为17.78%;AMSA 7例,阳性率为15.56%;ANA 10例,阳性率为22.23%;与肝酶谱ALT、AST、GGT的关系表现为ACA 10例,阳性率为22.23%;AMSA 3例,阳性率为6.67%;ANA 12例,阳性率为26.67%;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数值梯度与肝酶谱的释放成正比。结论:ACA、ASMA和ANA的产生与是否感染乙型肝炎无关,但与乙型肝炎病毒是否活跃和肝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关。

【关键词】 肝炎;HBVDNA;自身抗体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由于致病因素复杂,产生不同的临床病理变化。有资料显示乙型肝炎不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其病情加重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应答所致[2];为探讨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HBVDNA对数值关系和意义,2009年2-5月将我院45例HBVDNA实时荧光PCR定量&>1×103血清标本进行了多指标自身抗体检测,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实验组标本选自2009年2月至5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45例,其血清均经实时荧光PCR定量(Copy/min)检测&>1×103,其中(4.38±3.34)×103 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7.5±14.33岁;(3.62±2.33)×104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2.11±18.24岁;(5.23±1.86)×105 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7.37±11.41岁;(7.33±2.48)×106 3例男性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8.9±23.4岁;(3.24±2.35)×107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8.36±11.43;对照组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其中肝功正常,HBVDNA实时荧光PCR定量&<1×103,男性1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2±10.2岁。

  1.2 方法

  1.2.1 多指标自身抗体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试剂德国欧蒙公司生产,酶免疫斑点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2.2 肝酶谱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氨转肽酶(GGT)。

  1.2.3 HBVDNA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采用ROCH Light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HBVDNA检测,试剂盒为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各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ACA、ASMA、ANA阳性率随HBVDNA定量对数值强度增加而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表1 HBVDNA PCR定量对数值与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表2 肝酶谱与自身抗体结果比较

   2.3 HBVDNA PCR定量对数值的变化与肝细胞的损伤呈正比关系见表3。表3 HBVDNA PCR定量对数值与肝酶谱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实验通过HBVDNA实时荧光PCR定量不同对数值和肝酶谱与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发现随HBVDNA定量对数值梯度和肝脏酶学的升高,ACA、AMSA、ANA抗体的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乙型肝炎患者在实时荧光HBVPCR定量高对数值区容易产生ACA、AMSA和ANA抗体自身免疫应答反应,而这一应答关系是由于ACA、ASMA和ANA的靶抗原分别存在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肌动蛋白和真核细胞的核成份中[3],当肝细胞调节功能受损时HBV可激发ACA、ASMA和ANA产生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引起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这表明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在肝细胞的损伤中起着较为重要作用。

  通过45例乙肝患者ACA、AMSA和ANA的检测,显示与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成对应关系的ACA有8例,阳性率为17.78%;AMSA7例,阳性率为15.56%;ANA10例,阳性率为22.23%;与肝酶谱ALT、AST、GGT的关系表现为ACA10例,阳性率为22.23%;AMSA3例,阳性率为6.67%;ANA12例,阳性率为26.67%;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数值梯度与肝酶谱的释放成正比,这可能与肝细胞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HBV在肝细胞的广泛复制,导致体内产生相应的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加重了肝脏的病理损害[4],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有可能导致转化为重症肝炎。

  实验结果表明自身抗体ACA、ASMA和ANA的产生与是否感染乙型肝炎无关,而与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对数值和肝细胞功能受损程度有关,在实验室诊断上采用的多指标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在肝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上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范列英,仲人前,孔宪涛,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4): 48-49.

  2 彭文伟. 传染病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20.

  3 叶应妩,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651-678.

  4 闫惠平, Winfried Stoecker,贺立香,等. 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特征性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3, 10: 278-28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