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丽红 冯景丽 陈清威 郝玉喜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场强宫颈癌的MRI影像表现与分期,及其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方法 3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I检查,其中14例进行了手术,术前一周内行盆腔的轴位SET2WI,矢状位SET1WI、SET2WI,冠状位STIRT2WI以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轴、矢、冠SET1WI扫描。 结果 宫颈癌的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与盆腔脂肪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若肿瘤内部发生坏死,坏死灶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与宫颈壁、子宫、阴道等对比度明显。GD-DTPA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 结论 MRI多方位成像能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度为100%。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度为88%。低场强宫颈癌MRI表现与高场强宫颈癌MRI表现基本一致,低场强MRI机适合当今基层医院女性患者诊断的需求。
【关键词】 低场强;宫颈癌;MRI成像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妇女恶性肿瘤的35%-72%,占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58.5%-93.1%,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4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临床诊断是通过专科检查或细胞学检查,但难以明确肿瘤的侵犯途径及其范围。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多方位直接成像等特点,使其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间拟诊为宫颈癌在我院行盆腔MRI检查的102例患者,从中抽取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59.6岁;术后病理诊断鳞癌28例,腺癌2例。
MRI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0.35T永磁型共振成像机。带金属节育环者取环后再行检查。MRI前饮水500mL。MRI检查序列包括(1)轴位(TRA)SET2WI,TR3660ms,TE104ms(2)矢状位T1SE SAG,TR350ms,TE17ms;矢状位T2TSE RST SAG,TR4620,TE122ms(3)矢状位压脂T2 TIM FS SAG,TR4390ms,TE61ms(4)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01mmol/kg静脉注谢后增强行轴、矢、冠SET1WI扫描。所有序列的FOV REAG 300mm, FOV PHASE81.3%,Slice thickness 6mm。
资料收集与相关标准 以相同序列子宫外肌层信号作为参照,病灶信号低于子宫外肌层为低信号,相同者为等信号,高于者为高信号。
宫颈癌侵犯范围MRI判断由2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按下标准详细记录。在T2WI上见高信号肿瘤组织局限于宫颈内,其周可见正常宫颈间质的低信号环(图1),判断宫颈间质部分受侵。上述低信号环消失或中断,若在各个方位及各成像序列上宫颈外缘光整,与宫旁脂肪间隙分界清晰、锐利,判断为宫颈全层间质受侵。若宫颈外缘不规则、毛糙不光整或宫旁有软组织影,但未累盆壁,判断为宫旁受侵(图2)。肿瘤组织与盆壁脂肪间隙消失,且盆壁肌肉边缘毛糙、不规则或盆壁肌肉内出现肿瘤组织信号,判断为盆壁受侵。直肠、膀胱间间隙消失(图4、5),相邻器官壁在T2WI或增强后T1WI上出现与肿瘤组织相同信号改变,判断为器官受侵。肿瘤突入阴道形成肿块或在T2WI上正常阴道壁的低信号由高信号取代(图8),判断为阴道受侵。肿瘤超越宫颈内口突向宫腔或在T2WI上宫体壁正常3层结构消失,由肿瘤组织取代,判断为宫体受侵。手术病理资料由1位医师收集,并按FIGO的分期标准作详细记录与分类[1]。
结 果
宫颈癌表现为类圆形(9例)或不规则形(21例)肿块。30例T1WI均为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21例,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2例;30例其中有4例呈小点片状坏死,6例病人有盆腔少量积液。宫颈间质部分受侵2例,宫颈全层间质受侵6例,宫旁受侵14例,盆壁受侵1例,宫体受侵6例,阴道受侵8例,器官受侵3例。手术病理见肿瘤所在部位,MRI判断全部准确。MRI判断宫颈全层间质受侵6例,但无宫旁受侵16例中有1例组织检查见宫旁受侵。MRI判断14例宫旁受侵中有1例手术病理提示为宫旁炎症反应。MRI对其它部位侵犯情况判断与手术病理相吻合。
结 论
宫颈癌表现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在T1WI上肿瘤组织为等信号,与正常子宫组织无法分辨;但由于脂肪在T1WI呈高信号,对判断宫旁有无侵犯起重要作用。在T2WI肿瘤组织呈稍高较均质信号,对发现瘤灶起重要作用,也是MRI宫颈癌分期的重要序列[2]。STIR上肿瘤组织呈较高信号,对瘤内有无坏死、宫旁侵犯、器官侵犯和盆腔有无淋巴结肿大起重要作用。GD-DTPA增强后T1WI,肿瘤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未强化区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病理上可为假腺腔形成,亦可为坏死组织;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病理上可见较多无血供的角化珠堆积[3]。MRI能提供客观、准确的判断,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方位直接成像,可清晰显示宫颈癌的准确部位、大小及范围,对宫颈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都很好,分期额观准确,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无辐射性,为目前宫颈癌诊断及分期最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4],低场强宫颈癌MRI表现与高场强宫颈癌MRI表现基本一致,低场强MRI机对广大农村女性宫颈癌患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新青,谢琦,梁长虹,等. 宫颈癌的MRI诊断与分期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7):621-625.
2. Hawighorst H. Dynamic MRI in cervical carcinoma. Radiology,1999,213(2):617
3. 李松年.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7.
4. 窦平,田晓秋,张庄,等.女性盆腔肿块的CT诊断.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