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刺加隔姜灸治疗慢性泄泻36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875 日期:2025-08-11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针灸疗法;隔姜灸;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是大便时溏时泻,腹胀腹痛,腹泻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十年的一种疾病,多因脾肾不足,运化无权而致。笔者采用针刺加隔姜灸的方法治疗该病收到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来自本院及外院确诊患者68例,以就诊自愿选择原则,分为针灸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针灸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8~5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统计显示2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组

  2.1.1 取穴

  主穴:中脘、天枢、上巨虚、脾俞、肾俞;配穴:命门、关元、足三里、太溪。

  2.1.2 操作

  患者取坐位,在背部取脾俞、肾俞,进针0.8寸,待针下出现麻胀样针感时,虚捏针柄,以200转/min小幅度快速捻转,不留针。然后让患者仰卧,取中脘、天枢、上巨虚、命门、关元、足三里、太溪,轻刺入,得气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 d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1.3 隔姜灸

  将姜片1块贴于神阙穴,上置适量艾炷点燃,片刻即可透入皮肤,患者感觉灼痛难忍时可将姜片略提起,稍候放下再灸,药艾燃尽,再另换1炷,灸2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给予参苓白术冲剂治疗,每日3次,每次1袋,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忌食辛燥生冷,注意寒温适度。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无腹痛,大便正常,随访半年后无复发;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或症状消失,但不足半年有反复,再治又恢复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3.2 结果

  (见表1)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4 讨论

  慢性泄泻多因脾肾不足,运化失常所致,脾的阳气与肾中真阳有密切关系。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热水谷”,如肾阳虚衰则脾阳受其影响,不能腐热水谷,而引起泄泻。张景岳说:“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天枢为大肠募,取之以调整大肠传导功能;中脘能温中散寒、调气除湿;上巨虚为大肠合穴,脾俞是脾的背俞穴,合胃的募穴中脘、胃经合穴足三里具有振奋脾阳、健运止泻的作用;肾俞是肾的俞穴,太溪为肾经原穴,补之能温肾阳、益肾气;针关元、命门,灸神阙,能益命火、壮肾阳,以奏温养脾胃、热腐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故用于临床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