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解并强肌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0例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769 日期:2025-08-10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观察松解并强肌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 治疗组90例采用松解并强肌锻炼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尼美舒利加强肌锻炼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松解并强肌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松解 强肌锻炼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K)一般是指原发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原发性OA又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炎,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和较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笔者自2008年6月-2010年8月,对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利用本方法治疗后进行了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院校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五版,120例均为2008年6月-2010年8月本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1.2一般资料 其中治疗组90例,男37例,女53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4年。轻度病人治疗组27例,对照组8例;中度病人治疗组43例,对照组16例;重度病人治疗组20例,对照组6例。症状、体征评分方法及病情轻重分级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体重、身高、血压、心率、X线分级、肌电图AMP值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穴位按摩+局部松解+功能锻炼组) 穴位按摩:患者仰卧,医者以拿捏法于股四头肌、髌骨上缘及其内外两侧拿捏3min,然后用点按法按压内外膝眼、髌骨下极、鹤顶、血海、梁丘及风市穴,痛点持续点按2min。每天1次,6d为1疗程,休息1d后进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局部松解:治疗点的选择: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胫骨附着点。取2%利多卡因5ml治疗点局部浸润麻醉。在针刀穿过皮肤后,缓慢进针,当出现紧滞感时,表示病变组织开始出现,继续进针,当紧滞感消失,出现空虚感时,表示已刺到正常组织了,就停止进针,顺侧副韧带方向来回3次,快速出针,无菌包扎,3天之内患膝勿沾水。
每疗程1次,7d为1疗程。共3个疗程。功能锻炼:采用临床常用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的锻炼方法。
  2.2对照组(尼美舒利+功能锻炼组) 尼美舒利(湖北丝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0010730),每天0.1g,晚饭1小时后服。患肢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的锻炼方法。6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进行下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标准。显效:膝部疼痛、压痛完全消失,活动功能障碍消失。好转:膝部疼痛、压痛减轻,活动功能障碍轻微受限。无效:膝部疼痛、压痛、活动功能障碍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62例,好转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比较,在改善关节疼痛、胫酸膝软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活动不利、运作牵强、关节肥大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骨性关节炎(OA)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又称为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退行性关节病,属于中医的骨性关节炎、痹证范畴,多与肝肾阴虚、血瘀、寒湿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K)约占OA的78.5%。膝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关节炎两种。前者确切病因不清,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肥胖、遗传和过度运动有关;后者可继发于任何关节损伤或疾病,如半月板损伤、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等。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晨僵、活动受限等为特征,晚期有一定的致残率;从病理变化来看它有关节软骨的磨损、破碎,滑膜的炎性水肿,局部骨质的破坏与修复、增生等特征;从流行病学来看,多好发于50岁以后的老年人,女性多见。在早、中期主要行保守治疗,晚期需要进行关节成形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笔者采用松解并强肌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利用局部组织松解与肌肉自主活动的共同作用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目的。局部组织松解可以消除组织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快炎性物质吸收、降低关节内压力、提高痛阈,从而缓解症状;自主功能锻炼可以扩张小动脉,促进血液循环。诸法共用以增强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作用,从而达到气血行、经络通、通则不痛之目的。
参 考 文 献
[1]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9-35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