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秘方;三根喉癀汤;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一位患友赠我医书一本,谓其家世代治喉疾,到他方远离此行。医书名《秘传喉证三十六方》(手抄本),扉页题:“千金难比,教子一技;焚香传汝,塞牖攻之。”书中每方皆详其证治,并附歌诀,首方三根喉癀汤,其歌诀为:“马鞭草同葛蒲根,一两鲜用取其根;再加五钱山豆根,喉癀热痛首三根。”5年来,笔者证诸临床,仅此一方便广收良效,今略举案例,介绍如下。
1 急性咽喉炎
本病为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声带的急性炎症。病因可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燥灼热,疼痛,空咽时疼痛加剧,发热,声嘶,咽喉部黏膜充血肿胀,甚则水肿。由于病因多样,表现不一,历代医家冠以“喉风”、“喉痹”、“喉癀”等名称,传统治疗用散剂、丸剂或汤剂。 案例1:患者,男,25岁,农民,2001年3月6日就诊。患者2 d前突感咽喉疼痛不适,吞咽困难,进食则疼痛加重,继而出现发热,声音沙哑。曾自购“先锋Ⅳ”服用,无缓解。查体:T 38.7 ℃,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悬壅垂及软腭轻微水肿,咽后壁可见粘液性分泌物。间接喉镜示:喉上部黏膜充血明显,声带充血。舌红,脉浮数。证属风热喉痹。用三根喉癀汤治之。处方:鲜葛蒲根30 g,鲜马鞭草根30 g,山豆根15 g。水煎,含服,慢咽,每日1剂。2剂后,热退,咽喉疼痛减轻;4剂后,咽喉充血水肿消退,发音正常,吞咽自如。 按:本病临床诊断不难,但应注意是否为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的前期症状,尤其是儿童应特别注意鉴别。应用三根喉癀汤治疗尚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如高烧者加葛根、石膏;黏膜有出血点者加茜草;疼痛剧烈者加白芷、桔梗、乌梅等。
2 急性扁桃体炎
本病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发热、咽痛、腭扁桃体肿大、吞咽则咽痛加重、重则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中医学“乳蛾”、“喉蛾”范畴。 案例2:患者,男,20岁,农民,2002年4月21日就诊。发热,咽痛,伴颌下淋巴肿大2 d。查体:T 39.3 ℃,咽部黏膜充血,双侧扁桃体焮红肿大,扁桃体表面可见散在星点状白色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脉浮数。用三根喉癀汤治之。处方:鲜葛蒲根30 g,鲜马鞭草根30 g,山豆根15 g。水煎,含服,慢咽,每日1剂。2剂后,热退,吞咽疼痛缓解;续服用5剂,扁桃体红肿消退,咽痛消失,淋巴结已无肿大压痛。
转贴于按:急性扁桃体炎应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鉴别。病程超过1周者,应注意并发症的产生。临床可随证加减,如热甚者加射干、生栀子;疼痛剧者加白芷、蚤休;伴便秘者加瓜蒌仁等。
3 小结
三根喉癀汤乃民间偏方,用药独特,对咽喉急性炎症疗效显著。笔者手头多种喉科古今专著,未见有应用葛蒲根治疗咽喉疾病的记载。葛蒲根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根茎,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广泛,易取。功用清凉散毒、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多种甾体皂苷[1]。其苷元为海柯皂苷元(hecogenin)、洛柯皂苷元(rocogenin)及绿莲皂苷元(chlorogenin),海柯皂苷元可以用作合成考的松的原料,以生产甾体激素药品[2]。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根茎,性味苦、凉。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水苏糖等[1]。山豆根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性味苦、寒。功用清火解毒、消肿止痛。诸药配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力强。服用时应含服、慢咽。另外,葛蒲根、马鞭草根以鲜用为佳,如用干品应减量,但疗效次之。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99,303.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