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护士对实施输液的患者应认真观察输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对30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患者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及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结果 通过针对性治疗与护理,30例不良反应患者均好转。结论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循证医学用药原则,加强用药前健康指导及输液观察与巡视是确保用药安全,是有利于药物不良反应转归的关键。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护理
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 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故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密切观察,加强监测,精心护理,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我科2009年6月份-9月份30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就采取的相应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注射局部皮肤瘙痒和静脉炎20例,恶心呕吐2例,胃肠道反应及局部皮肤瘙痒4例,低血糖2例,腹泻及局部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为5min—0.5h,分别经吸氧,减慢滴注速度,进食,平卧,抗过敏等处理后,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2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
2 护理启示
2.1 严格控制液速 为防止因滴速过快而使短时间内血液浓度过高及局部血管刺激性疼痛,100 ml 左氧氟沙星液体以30-40 滴/min 速度滴注,约50-70 min 滴完。
2.2 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告知病人用药期间避免各种光照,特别是日光暴晒。如果出现药物疹、风疹团、颜面潮红、局部红肿等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给予抗组织胺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如发现过敏性休克,立即抢救。
2.3加强巡视,密切观察 护士应加强巡视,有序安排输液患者的座位和床位,年老体弱者安置在抢救室,治疗室附近,便于观察和应急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输液完毕,嘱患者留观15-30min后离开。
2.4 做好用药指导 用药前向病人解释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尽量避免空腹用药,以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出现消化道严重症状时停用本药。
2.5 加强局部静脉护理 计划选择血管进行穿刺,输液后若沿静脉走向皮肤呈红色线状,并伴局部痒感时,应减慢液速。穿刺部位注意保暖以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勿用力搔抓,以免抓伤皮肤引起破损感染。出现静脉炎时,抬高制动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 次,每次20 min。
2.6 神经系统损害的护理 近年来文献多有报道左氧氟沙星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可能与分子中含氟,具脂溶性,能透过血尿屏障进入脑组织,导致中枢兴奋性增高有关。由此当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嘱其卧床休息,同时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避免驾驶,机械操作或或高空作业,以防发生意外。
2.7 健康宣教 通过院报,宣传栏,讲座等途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输液知识,药物知识,疾病知识,交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知识及相应的自救措施,提高患者自身防护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小结
左氧氟沙星抗菌光谱,临床上应用较广,但因其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循证医学用药原则,加强用药前健康指导及输液观察与巡视是确保用药安全,是有利于药物不良反应转归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孙忠实.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60-61.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的浅析及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