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促进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方法 对2008年1月~12月门诊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40例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加强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诊治处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治疗
手足口病(HFMD)是指在手掌、足跖及口腔以发生小水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皮肤病,通常是Coxsackie病毒A16、A5和A10引起,通过口腔传播,在手、足、口出现水疱,病情轻而短暂。可在局部地区引起暴发性流行。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本院2008年共收治手足口病留院观察患儿40例,经过严格的消毒隔离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12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病例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18个月。均有发热、手足臀部皮疹,偶发于膝部、肘部及躯干处。多于发病1~2 d出现数目不等的玫瑰色充血性斑丘疹或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 mm。咽峡部疱疹及口腔溃疡25例;白细胞增高者30例,给予留院隔离观察3~5 d,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2 诊断 口腔、手、足的斑丘疹及水疱,初起可有发热,周围血中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偏高,分类中性粒细胞较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加,可伴有不典型细胞。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脑脊液中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做病儿咽、直肠拭子和疱液组织培养,可用不同方法做病毒分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常出现中和抗体,恢复期患者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滴度升高。
1.3 治疗
1.3.1全身治疗 吗啉胍10mg/公斤/次,3 次/d,口服。利巴韦林小于1.5岁的患儿将药片研碎撒在口腔黏膜点状溃疡处;大于1.5岁的患儿口含1片,3次/d。继发感染时可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发热可给予冰敷或小量退热药。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合并心肌炎、脑膜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时,应请专科会诊,或送上级医院治疗。
1.3.2局部治疗 进食前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或漱口,或用复方硼砂液稀释后漱口,亦可用中药金银花冲水漱口,口腔疼痛明显时可涂丁卡因。口腔黏膜溃疡局部可涂以0.2%冰硼甘油,2~3次/d。皮肤疱疹破溃前可外用消炎、收敛及预防感染的泥膏或洗剂,如复方炉甘石洗剂,或复方代马妥泥膏(呋喃西林0.25g,代马妥10.0g,氧化锌20.0g,滑石粉20.0g,凡士林加至100.0g),疱疹破溃后可涂以复方依沙吖啶(雷夫奴尔)溶液。
2 结果
2.1 转归标准 ①痊愈:发病5天以上、体温正常3天以上,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血分析,白细胞计数正常。
②好转:发病5天以上,体温正常2~3天,皮疹及口腔溃疡基本愈合,血分析,白细胞计数正常,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缓解,处于生命体征稳定期。
2.2 治疗结果 经治疗,40例中32例治愈,病程5~7d左右,重症病例病程7~20 d。有8例治疗效果欠佳及时转院,其中1例肢体抽动频繁;1例双下肢无力;1例胸片示肺部有渗出病变;1例是出现呼吸急促伴有叹气、四肢剧烈抽动、双眼凝视不动,所有病例转归良好。住院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好发于春秋季婴幼儿,潜伏期3~7 d。发疹前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病情重者可有高热,体温达38~40℃。经1 d的前驱期后,口腔及手足出现红色斑疹,迅速变为绿豆至黄豆大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液清,疱壁薄,周有红晕。手足部皮疹主要在手掌、指侧、足跖、趾间,偶亦累及躯干、四肢。口腔皮疹多位于腭部、颊部、齿龈及舌面,水疱易破成点状溃疡,疼痛,使患儿哭闹、流涎、拒食。皮疹数目几个到几十个,数日后干涸,约7 d后消退,不留痕迹,极少复发。并发症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包括无菌性脑膜脑炎、脑炎、脑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心肌炎、肺水肿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有肌痉挛、呕吐、急性小脑共济失调、急性上升性麻痹、良性颅内高压、高热、惊厥和急性软瘫等。
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受累者,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自;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甲基强地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纠正电解质紊乱。重症患儿呼吸循环衰竭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头肩抬高15°~30°,保持中立位;插胃管、持续导尿等。酌情选用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及利尿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镇静药物;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仍有患者留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功能康复治疗或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
[2] 张寿斌,廖华,黄呈辉,等. 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临床特征 [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8,10(1):38-41.
[3] 王晓华,李文琳. 小儿手足口病1 602例报告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22(4):272.
[4] 马衍辉,李金星.传染病应急与处置[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436-437.
关于小儿手足口病40例临床治疗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