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晶琦 何舒青 王粉燕 王永红 胥健 李婷
【摘要】 目的 了解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为在流浪儿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于2006年在郑州和成都对53例13~15岁儿童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53名流浪儿童中,分别有60.4 %(32/53)、54.7 %(29/53)、35.8 %(19/53)和47.2 %(25/53)的儿童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异性间性交行为、同性间性交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41.5 %(22/53)、35.8 %(19/53)、26.4 %(14/53)的儿童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和共餐传播。有13.2 %(7/53)的流浪儿童回答有过性交行为;7.5 %(4/53)回答第1次性交行为是不情愿的。67.3 %(35/52)的流浪儿童想了解预防AIDS知识。 结论 流浪儿童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要重视在流浪儿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并通过受教育的儿童向其他儿童和同伴传播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流浪儿童;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AIDS prevention among the street children,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 Fifty-three street children aged 13-15 years were interviewed face-to-face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in Zhengzhou and Chengdu in 2006. Results Of these street children, 60.4 %, 54.7 %, 35.8 % and 47.2 % knew that HIV can be transmitted by sharing needle or syringe, heterosexual intercourse, homosexual intercourse, and pregnant mother with HIV to the baby respectively, 41.5 %, 35.8 % and 26.4 % of children knew that HIV can not be transmitted by hug, attending class m the same classroom, and having dinner together. The knowledge of the street children was mainly from mass media (56.6 %), such as TV, book/journal/newspaper, broadcast, and internet. Thirteen point two percent of the children reported that they had sexual intercourse, and 7.5 % answered that their 1st sexual intercourse was unwanted. Sixty-seven point three percent of street children hope to lear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Conclusion Street children lacked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street children, and to expand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by the educated street children to other children or their peers.
【Key words】 Street childre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Knowledge; Health education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目前我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大部分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1]。流浪儿童离开家庭,在街头流浪,缺少家庭的保护。为了解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相关危险行为,我们在成都和郑州对13~15岁流浪儿童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在流浪儿童中更好地开展预防性暴力伤害及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为偶遇方便样本。于2006年5月~8月期间,在郑州、成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及郑州全天候救助点,总计访谈了57名13~15岁流浪儿童,合格例数53人,占93 %(53/57)。
二、方法
1.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受暴力伤害状况、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以及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预防艾滋病知识题目主要来自以往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研究问卷17个题目[2,3]。
2.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与流浪儿童进行面对面访谈。本调查为自愿参与,在访谈过程中儿童可随时退出访谈。本研究方案得到北京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3.统计学处理:用Epidata 3.0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对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一、被访儿童一般人口学特征
在被访谈的53名流浪儿童中,男性儿童占92.5 %(49/53),女性儿童占7.5 %(4/53)。平均年龄为(14.2±0.9)岁。被调查儿童文化程度,有3.8 %(2/53)没有上过学,9.4 %(5/53)只上过小学一二年级,24.5 %(13/53)上到小学三四年级,24.5 %(13/53)上到小学五六年级,35.8 %(19/53)上到初中1~3年级,1.9 %(1/53)上到高中一年级。在被访流浪儿童中,来自农村的占84.9 %(45/53),来自县城或城乡结合地区的占9.4 %(5 /53),来自城市的占3.8 %(2/53),有1名儿童对自己的来源地不清楚,占1.9 %(1/53)。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47.2 %(25/53),初中占20.8 %(11/53),高中占9.4 %(5/53)。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41.5 %(22/53 ),初中占24.5 %(13/53),高中占3.8 %(2/53)。分别有22.6 %(12/53)和30.2 %(16/53)的儿童对自己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不清楚。
二、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94.3 %(50/53)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性质、艾滋病传播和不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回答正确情况,见表1。表1 流浪儿童正确回答下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人数及百分比注:答案*为正确;**为错误 三、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
39.6 %(21/53)回答在学校课程中教师曾讲过艾滋病知识。56.6 %(30/53)的儿童回答老师没有教过,3.8 %(2/53)的儿童回答不知道老师是否讲过。将艾滋病基本知识计分,答对1题计1分,得分范围为0~17分。比较教师讲过与没有讲过2组儿童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其均值分别为8.7和6.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961,P=0.056)。
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根据儿童回答各种来源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54.7 %(29 / 53)、学校教师32.1 %(17/53)、书报杂志26.4 %(14/53)、广播11.3 %(6/53)、医生护士11.3 %(6/53)、家长9.4 %(5/53)、学校同学9.4 %(5/53)、互联网7.5 %(4/53)。总的看来,流浪儿童预防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书报杂志、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为56.6 %(30/53)。还有30.2 %(16/53)的儿童回答几乎没有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有67.3 %(35/52)的儿童回答想了解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四、性行为及性暴力伤害经历
13.2 %(7/53)的人回答有过性交行为。7.5 %(4/53)的人回答第1次性交行为是非情愿的。有41.1 %(2/49)名男孩在流浪期间曾被迫与陌生男性发生男-男性交行为。
五、接触毒品情况
在被调查的流浪儿童中,18.9 %(10/53)的儿童回答曾有人给过或卖给他们毒品(如大麻、冰毒、摇头丸、鸦片、海洛因等)。5.7 %(3/53)回答曾吸食过毒品。
讨论
一、流浪儿童严重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本调查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53名流浪儿童中,尽管有94.3 %听说过艾滋病,但却分别只有60.4 %、54.7 %、35.8 %和47.2 %的儿童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吸毒、男女之间性交行为、男男之间性交行为、以及母婴途径等传播。有关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分别只有41.5 %、35.8 %、34.0 %和26.4 %的儿童知道艾滋病病毒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蚊虫叮咬、共餐这些途径传播。有关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感染或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的只有41.5 %;34.0 %知道从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致使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知识严重缺乏的可能原因有:一是流浪儿童过早地离开学校,使得在学校接受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机会减少。教育部2003年2月20日印发的《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只规定了初中和高中教育内容,而没有小学教育内容。流浪儿童只有少数接受过中学教育[1]。二是流浪儿童多来自农村,而有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农村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足。据2005年在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农村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学校,而且学校教育内容多偏重于艾滋病生物学知识的讲授,很少涉及正确使用避孕套方法、性病预防、如何抵御不正确的压力、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等技能。在被调查的233名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中,分别只有3.9 %、8.6 %、10.3 %和8.6 %的学生回答学校教师曾讲过上述内容[4]。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甘谷县对250名农村初二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了解艾滋病3条基本传播途径的为74.6 % 。知道正确预防方法的有62.7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完全答对的仅占18.9 %[5]。2006年对东北某农村中学392名初中生调查显示,分别有43.4 %、36.2 %、36.5 %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性交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25.0 %、19.6 %、16.8 %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和共餐传播[6]。目前在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够,农村学生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二、流浪儿童容易受到性暴力伤害和接触到毒品,使其感染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危险增加
有关流浪儿童中受性暴力伤害情况,Deepti Pagare等[7]在印度新德里曾对189名6~18岁男性儿童进行过调查研究。其结果显示,38.1 %的流浪儿童经历过包括非性交在内的如触摸性器官等的性侵犯,有16.9 %报告被强迫发生性交行为。受害者中以8~10岁儿童占多数(42.9 %)。侵犯者以陌生人为主,几乎都是男性(1人除外)。受害儿童中,14.0 %有生殖器损伤,25.0 %有性传播疾病症状。这与性虐待多数使用暴力、而且是男男性交方式有关。在本项调查研究中,有13.2 %回答有过性交行为,有7.5 %回答第1次性交行为是非情愿的。有2位男性儿童披露了在外流浪期间发生非情愿的、被陌生男性进行男男性交行为的侵害经历。本研究不排除因为性问题的敏感性,儿童不愿披露,使得本次调查儿童受到性暴力伤害的比例低于实际发生情况的可能性。性交行为是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因为男男性交(生殖器与肛门)方式易导致粘膜的破损,使得受害儿童更容易感染性病和艾滋病。
有关毒品使用情况。Liticia等[8]在巴西 Porto Alegre街上对105名6~18岁儿童进行了调查。这些儿童中有25.0 %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也上学;46.0 %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但不上学;还有29.0 %的儿童即不与家人一起生活,也没有上学,我们称这部分儿童为流浪儿童。调查显示,40.0 %的流浪儿童经常滥用吸入剂。26.0 %的流浪儿童使用过大麻,而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并上学的儿童大麻的使用率仅为4.0 %。结果显示,流浪儿童使用毒品的比例明显高于有家庭并上学的儿童。本研究显示,有近20.0 %的流浪儿童报告曾有人给过或卖给他们毒品,近6%的流浪儿童报告曾吸食过毒品。1998年对沈阳2 01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调查显示,分别有0.7 %、0.4 %和0.5 %的学生报告曾尝试过大麻、可卡因或海洛因或鸦片、吗啡[9]。与在校学生比较,流浪儿童吸食毒品的比例有偏高的趋势。提示我们应重视在流浪儿童中进行禁毒教育,远离毒品伤害,远离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采用的是保密程度较低的面对面访谈方式,而性交、吸毒以及性暴力伤害等问题都是极其敏感的问题。与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相比,其保密程度要低,不排除其结果比实际情况有偏低的可能性。
本研究样本量偏小。由于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接近的困难性,使得对这一群体健康需求方面的了解极少,本研究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局限。因此,在调查结果的解释上不能推论总体,仅限于被调查的这53例流浪儿童。
本研究尽管有上述不足,但其结果仍然得到了非常重要的提示,流浪儿童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更容易受到性暴力伤害,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急需在流浪儿童中进行预防艾滋病、预防性暴力伤害、远离毒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致谢:本研究由驻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资助,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协调。向所有参与本调查的儿童,以及对这项调查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郑州和成都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教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张明亮,主编.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论文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5, 114.
2陈晶琦,叶广俊,孔艳秋.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研究 [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6, 2(3):120-122.
3陈晶琦,李祥虹,王兴文. 高中学生2062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J].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74-375.
4陈晶琦,马玉霞,易英,等. 学校教师讲授预防艾滋病知识与大学新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关联 [J]. 中国校医,2007,21(2):123-126.
5马迎华,李农, 王超,等. 对甘谷县250例农村中学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 [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 9(1): 39-41.
6陈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 关注农村地区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392名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研究报告 [J]. 中国性科学,2007,16(12):3-6,14.
7Deepti Pagare, G S Meena, R C Jiloha et al. Sexual Abuse of Street Children Brought to an Observation Home [J]. INDIAN PEDIATRICS, 2005, 42: 134-139.
8Leticia M K Forster, Mario Tannhauser, Helena M T Barros. Drug use among street children in southern Brazil [J].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1996, 43: 57-62.
9陈晶琦. 沈阳市高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195-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