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浅析及干预措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9108 日期:2025-07-14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重症监护;人力资源;配置

   为了了解ICU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正确评价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ICU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果,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在回顾大量相关科研文献的基础上,对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ICU 是医院医疗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正在不断增加,2009年2月卫生部已明确命名为重症医学科,并且与内科、外科一样作为医院的一级分科。有数据表明,ICU 成本消耗占医院医疗支出成本比例较大,约为11.5%[1],其中护理人力资源的消耗占ICU 总成本消耗的一半以上[2]。因此,ICU 护理人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ICU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从数量上看,国外监护室患护比为1∶3~4[3],而目前,国内医院患护比实际低于1∶2.5[4]。由此可见,ICU护理人员普遍缺编。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导致了日均护理工时的急剧上升,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从护理队伍结构上看,目前ICU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制约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2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相关因素

  2.1 护理人员流失严重 任秀通过调查发现,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并想脱离护理工作岗位的护士高达51.8%[5]。ICU护理人员的流失量明显大于其他科室,而且流失的人员中大多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是临床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引起ICU护理人员流失量大的原因如下。

  2.1.1 职业疲劳:目前ICU的患护比多低于1∶2.5,离理想比值1∶3~4尚有很大距离。过大的工作量使她们疲于应付, 身心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状态, 工作积极性也随之下降[6]。

  2.1.2 职业冷漠:ICU患者病情重,抢救、死亡病人多,护患沟通不畅, 护士心情压抑。又由于工作强度大, 护士的自身发展机会少, 与同年资的医生相比晋升和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少, 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充分的体现[6]。

  2.1.3 大量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流失:骨干力量的流失不仅增加了护士专业培训的人力与时间,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及护理质量,而且增加在职护理人员的负担,造成更多人产生离职意念。

  2.2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ICU病房具有工作量大、病情紧急、变化快的特点,操作技术复杂,设备现代化,因此要求护理整体知识水平普遍较高。而目前ICU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2.1 学历结构:近年来,全国护士学历有所提高,但总体幅度并不大,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0.46%~1.5%,大专学历占7%~20.41%,中专学历者仍占67.95%~77.1%,无正规学历者仍高达7.5%~20.5%[10]。

  2.2.2 职称结构:对上海、沈阳、广州等城市的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显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只占0.5%,中级职称占15%,初级职称占85%。而同类医院的医生队伍中85%为中级以上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7]。高年资的中高级职称护士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反应灵敏,能及时察觉细微的病情变化,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而低年资的初级职称护士临床工作时间短,经验欠缺,不能满足抢救ICU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的需要[8]。

  2.1.3 人员编排:未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分层次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8]。

  3 干预措施
  
  在满足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的基础上,应注意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因为现在年轻护士基础学历高,精力及体力充沛,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能够适应ICU病房精力、体力都较繁重的工作;优待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福利待遇,减少人员流失;同时提高ICU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ICU护士的自身发展,从而提升其职业自豪感。

  3.1 加强培训力度 根据护士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的不同,分别制定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培训。对于高学历、 高能力的护士送出进修学习,为培养管理和教学骨干储备力量;对于低学历低年资的护士重点加强专科护理培训,采取岗前培训、专职带教、院内进修、定期考评等方式,全面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鼓励支持护士参加自学考试, 提高学历层次顺利通过职称考核,以进一步提高学历及职称的比例[9]。

  3.2 培养专科护士 ICU病种通常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也相当深入。培养专科护士是提高护士知识深度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对护士专门的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重症监护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并必须通过严格专业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才能担任ICU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也才能更加满足ICU护理以重症病人为中心,需要更多基础护理的要求,所以培养ICU专科护士,不仅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也能给患者提供最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3.3 注重调整护士的职称比例 医院的护理主管部门在进行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时,应适当增加ICU病房护师和主管护师的比例,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职称晋升工作,相关部门应给予ICU护士提供职称晋升的便利条件;同时,也要增加正/副主任护师的比例,保证ICU的护理学科带头人达到正/副主任护师的要求[8]。

  3.4 优化排班方式 我院ICU实行分组式弹性排班。分组式弹性排班是一种科学管理制度,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在医院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以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为客观依据分配护士,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使病人、医院、护士3方均受益[10]。分组工作制分组式弹性排班主要是实施分组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且根据个人能力、表现,人人都有机会竞聘护理组长,能更大程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增加了协作精神,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充分发挥了组长及组员的主观能动性。高、低年资护士弹性组合排班,减轻了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达到了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体现了分组弹性排班模式的优越性。另外,护理管理人员在考虑人员搭配达到最佳护理效率的同时,也要考虑护士个人、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实施人性化管理,尽可能满足护士的需求。

  3.5 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紧缺状态 雷静等[11]建议成立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并把科室间的护理人力协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医院专职支援护理人力库,使变异性护理人员管理得到有效控制。专职支援护理人力库护理人员平日在ICU工作,由ICU护士长负责培训和管理,参与ICU的临床监护工作,可与ICU护士轮班。当某些科室重症患者多、工作负荷骤增、人力短缺时,可由网络迅速调配支援护理人力库护理人员前往有关科室,给予护理人力的补充[12]。

  3.6 按疾病分组,培养专病专护人才 ICU病种通常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也相当的深入。实行专病专护是提高护士知识深度的一种有效方式[13]。这样使护士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某一疾病的护理,对不同病种进行专题管理,了解某一疾病的最前沿知识。专病护士应制定一个主研方向,主动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撰写论文或综述,并组织专科护理讲座。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素质,也能给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但是进行专病护理人才培养的护士应具有护师以上的职称,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这种专病专护人才的培养既是与国际重症监护护理的接轨,同时也与目前提倡的首诊负责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Neil A, Halpern, Stephen M, Pastores, et 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52000: An analysis of bed numbers, use, and cos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 32(6): 12541259.

  [2] Sznajder M, Leleu G, Buonamico G, et al. Estimation of direct cos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ntensive care: correlation with Omega system[J].Intensive Care Med, 1998, 24(11):582589.

  [3] 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4] 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5] 任秀.关注护理人员工作现状[J].吉林医学,2005,26(1):40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