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的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390 日期:2025-07-07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的影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对148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确诊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6例) B组 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治疗组(82例),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时斑块面积变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减小及血清TC、TG、LDL水平降低较单用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均P&<0.05);两组间治疗后HDL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性。 结论: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可更有效调节血脂,缩小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
【关键词】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稳定逆转斑块的治疗包括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聚集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办法,对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有CAS斑块形成的患者给予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脂和斑块变化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系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有CAS斑块形成的患者148例,男86例,女62例;年龄41~83岁,平均52±7岁;伴有高血压病96例;伴有糖尿病38例;伴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21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68例。入组者均排除有严重的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及近期感染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常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管理血压、控制血糖、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基础上,A组 66例 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公司生产)80mg,Qn,B组 82例 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公司生产)80mg,Qn +普罗布考(商品名:之乐,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50mg Bid(饭中服)。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EQOIA-51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以局部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1.0mm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面积简单计算方法:最长径与最大厚度的乘积(mm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各检测1次。
  1.2.3 血脂水平检测:入组病人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密度为mmol/L)。所有检测均在正常普通饮食、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
  1.2.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疗程结束时A组有62例、B组有75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余病人由于不耐受或依从性差而未完成治疗。
  2.1 两组治疗前后CAS斑块面积的比较 见表1。治疗6个月后两组斑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较单用阿托伐他汀组斑块面积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血脂水平变化 见表2。治疗6个月后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本实验有11例病人未完成,其中3例有消化道症状,2例头晕,2例觉无力,其余4例失去联系,不良反应停药后均渐消失,治疗结束时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及肌酶异常。
  3 讨论
  研究表明,CAS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1];也有研究[2]发现81.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检出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的脱落引起梗塞事件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CAS斑块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血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起了重要的作用。血液中TC、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均具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近年研究[4]证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发生、演变、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调节血脂、抗炎症反应治疗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阿托伐他汀是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M)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M还原酶来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清TC。他汀类药物除能降低TC、LDL水平外,还具有升高HDL水平、抗氧化、抗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值作用[5]。他不仅是一类良好的调脂药物,而且具有抑制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利于修复破裂和溃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利于斑块的稳定和降低斑块部位的血栓形成。
  氧化应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最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式,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展,抗氧化治疗能改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抑制病变的发展。普罗布考中的酚羟基与氧离子结合后形成稳定的酚氧基,提供氧离子的氧自由基被还原而失去氧化能力。普罗布考可以在动脉管腔内和内皮下发挥抑制LDL氧化的作用,从而使ox-LDL的形成减少。普罗布考作为美国FDA认证的抗氧化药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6]。
他汀类药物与抗脂质氧化剂普罗布考联用,可以明显的降低TG、TC、LDL,升高HDL,能明显的缩小斑块体积,更有效的稳定斑块,对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Schminke U,Motsch L,Hilker L,et al.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observation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ulceration[J].Stroke,2000,31:1651
  [2]朱新臣,魏春华,杨玉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24
  [3]Brunzell JD,Ayyobi AF.Dyslipdemia,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M J Med,2003,115:24
  [4]Schillinger M,Exner M,Mlekusch W,et al. Inflammation and Carotid Artery-Risk for Atherosclerosis Study[J].Circulation,2005.111:2003
  [5]谢坚,章成过.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评价[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471
  [6]Yokoyama T, Niyauchi K, Kurata B, et al. Effect of probucol on neointimal thickening in a stent porcine restenosis model[J].Jpn Heart J,2004,45(2):305-31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