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295 日期:2025-07-06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 快速法检测C-反应蛋白,荧光抗体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 DVT患者治疗前后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 CRP与D-二聚体联合测定有助于DVT的检出。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joint detection of D-dimer and C-reaction protein to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Methods Fast assay to analyze CRP and fluorescent antibody method to D-dimer.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are both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P&<0.05,P&<0.01).The results of untreated group are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reated(P&<0.001).Conclusions Jiont detection maybe benefit to the diagnosis of DVT.
【Key words】 C-reactive protein D-dimer Deep vein thrombosis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液由于流动缓慢,液体转化为固体,形成血栓,阻塞静脉回流,并引起静脉壁的炎症。
  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和ⅩⅢ作用下,形成不溶的纤维蛋白,随即,血液凝固,血栓形成。当纤溶系统被激活时,血栓在纤溶酶作用下水解生成大小不等的片段,D-二聚体是其中最小的片段[1]。所以,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提示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可做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一些疾病中,如某些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脑梗死等,D-二聚体也升高[2-4]。CRP(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种重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5],由肝脏合成的炎性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CRP可能参与DVT的发病[6]。
  我们分析了37例DVT患者临床资料,探讨D-二聚体和CRP检测联合诊断DVT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本院近期病房患者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41-66岁。患者均经静脉造影确诊,无肝肾功能障碍、无心脑血管疾病。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年龄39-70岁,男女各半,共4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血,静脉血、109 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EDTA2K抗凝全血。标本无溶血、无黄疸、无脂血。
  1.2 仪器和试剂 美国VIDAS的Mini VIDAS分析仪,配套D-二聚体测定试剂。美国 Orion Diagnostica Quick Read分析仪,配套CRP测定试剂。
  1.3 方法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对照组和DVT患者 血浆D-二聚体和全血CRP,每个标本重复测两次,取均值。治疗后经静脉造影,均显示治疗有效。
  1.4 统计 用SPSS10.0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DVT患者治疗前CR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9.14±5.67(mg/dl),1763.43±39.87(ng/ml),与治疗后相比CR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7.04±0.15(mg/dl),423.04±23.5(n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1.54±0.22(mg/dl),120.43±10.30(ng/ml),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D-二聚体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表1 治疗前后CRP与D-二聚体DVT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值比较
  
  ※DVT组治疗前CRP与治疗后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DVT组治疗前D-二聚体与治疗后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DVT组治疗后CRP与正常组比,P&<0.05;▲▲DVT组治疗后D-二聚体与正常组比,P&<0.01。

  3 讨论
  本文采用的D-二聚体测定ELISA 基础上与荧光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敏感性很高,与经典的ELISA 有很好的一致性。D-二聚体是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但是,由于很多DVT是在自身其他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因此,仅把D-二聚体做为唯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联合检测了CRP。现在的研究均认为,血栓也是一种炎性反应[7,8]。CRP诱导机体单核细胞分泌组织因子,启动机体凝血瀑布反应产生血栓等机制,从而引起血栓形成。本文的研究发现,D-二聚体和CRP不仅可以联合诊断DVT,提高DVT的诊断率,还有助于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我们的研究指出,DVT治疗有效后,上述两个指标均明显下降,D-二聚体更加明显,可能是与其检测方法有关。
  参 考 文 献
  [1]Floquet N,Pasco S, Ramont L,et al. The antitumor properties of the alpha3 (IV)-(185-203) peptide from the NC1 domain of type IV collagen (tumstatin) are conformation-dependent[J].J Biol Chem,2004,279(3):2091-2100.
  [2]朱义朗. 高血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蛋白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2):57-58.
  [3]孟祥红,陈兵,匡铁吉等.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超敏CRP和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4):334-336.
  [4]王小青.D-二聚体检测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 2006,13(4):1023-1024.
  [5]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5-286.
  [6]Becattini C, Agnelli G. Pathogene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Curr Opin Pulm Med,2002,8(※5):360-364.
  [7]Sullivan VV, Hawley AE, Farris DM,et al. Decrease in fibrin content of venous thrombi in selectin-deficient mice[J].J Surg Res,2003,109(1):1-7.
  [8]杨林,祁光裕,李艳姿等.C-反应蛋白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炎症反应的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7,10(5):398-40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