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014 日期:2025-07-03 来源:论文网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30-50岁妇女发病率高,本病病因目前不十分明确,临床可见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并可引起贫血,痛经,白带增多,不孕或流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及生活质量。子宫肌瘤按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针对粘膜下子宫肌瘤,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开腹子宫切除或BBT自凝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我院引进 stryker公司生产的宫腔镜设备,并配备27F波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本人对近一年半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入下:
  一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53例均为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均经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确诊,其中40例月经过多,合并痛经12例;13例合并贫血,1例为不孕症。根据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将子宫粘膜下肌瘤分为3种类型:O型:为有蒂粘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I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II型:无蒂向肌层扩展 〉50%。本文患者中O型36例,I型14例,II型3例,肌瘤平均直径3.6cm。
  二 术前处理
  术前两周口服达那唑每日600mg,可缩小肌瘤体积,减少血流供应,常规检查血,尿,肝肾功能,心电等,对贫血患者,术前输血,血红蛋白达80g/L以上,并于术前4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200ug使宫颈软化,以利扩张。
  三 手术时间
  均选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手术。
  四 麻醉选择
  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五 手术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暴露宫颈,膨宫液用5%葡萄糖,在宫腔内连续注射,膨宫压力维持在90-110mmHg之间。观察子宫肌瘤的形态、位置、类型、大小及肌层的关系,分别选用针状电极及环状电极施行电切割术。对于O型及I型的肌瘤,切割成小碎块,以卵圆钳夹出,对II型的肌瘤开窗,划开肌瘤表面的肌肉组织,改变宫颈压力的方向,使肌瘤逐渐凸向宫颈,而被切割干净。术中电极功率为85-100W,电凝功率为60-70W,术中均使用B超进行监测。手术时间平均为18~42秒,术中出血平均为20-120ml. 转贴于    六 术后处理
  常规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口服倍美力2.5mg,每日一次,连用一周,刺激子宫内膜生长,放置宫内节育器以防宫腔粘连。术中取出的肌瘤碎片送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对术后子宫肌痉挛性收缩而引起腹痛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病人平均住院3日。
  七 术后随访
  术后1、2、4、6、12、24个月常规随访,了解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痛经改善情况,检查有无残留肌瘤再生长现象。对有生育要求的术后2个月月经干净后3天宫腔镜检查宫腔是否粘连。
  八 手术并发症
  53例患者,无1例发生术中大出血,子宫穿孔,低钠血症,宫腔感染,粘连等并发症。
  九 疗效结果评定
  本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满意率达98%.40例月经过多患者基本改善,12例合并痛经患者11例术后痛经症状消失,1例痛经程度明显缓解,13例合并贫血患者均得到纠正,其中1例不孕症患者于术后半年妊娠,情况良好。O型、I型粘膜下肌瘤均一次切除干净,II型3例患者2例一次切除干净,其余1例2个月复查时,在B超监测下,针形电极刺入促使肌瘤凝固坏死。
  总结: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手术的预后可以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媲美。该治疗技术可在临床技术上推广应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