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脑梗塞;护理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脑梗塞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骨髓中提炼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存在的一类非造血组织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但具有增殖和组织更新能力,具有多项分化潜能,而且具有易获得、 易培养、低免疫原性、能再宿主体内长期存活等优点[1]。将其做为抑移植细胞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我科2010年共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34例,移植后患者症状有效缓解、功能明显改善、预后观察良好且无并发症的出现。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病,同时又存在较高的致残率,约占发病人数的80%,对脑梗塞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临床上多采用针灸、理疗、中药的方法,均收效甚微,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不仅能减轻脑梗塞受损组织的变性坏死, 而且还能对受损组织进行功能和结构的修复。
1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的机制
取代损伤的神经细胞进行神经网络重建;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以对抗细胞凋亡;募集血循环中的内皮组细胞归巢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抑制机体树突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抑制淋巴细胞的激活,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内源细胞增生,促进脑内重塑,减少胶质瘢痕形成[2]。这些作用相互影响,脑梗死后的缺血环境促进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分泌的因子是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结果就是宿主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发生结构、功能等一系列的改变。
脑梗死患者大多数高龄或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为此确定什么样的患者适合非常重要,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发病时间长短、功能障碍程度、血管恢复再通的情况以及心理与经济承受能力。
干细胞移植也有一定的禁忌症,急性脑水肿期、动脉硬化斑块阻塞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未控制、恶性肿瘤、骨骼疾病影响到骨穿、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移植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移植的效果。
2 移植前护理
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消除紧张情绪,鼓励患者克服困难配合移植;加强健康宣教,讲述骨髓移植的大致过程及术中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术后术肢制动的摆放,示范轴线翻身的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受慢性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往往会担心自己能否耐受移植手术的打击,对移植手术存有恐惧心理。在等待器官移植期间常见的心理反应有:担忧、不信任、焦虑等。此阶段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工作。向患者介绍相关移植手术后常见的生理性变化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其顾虑,给予信心,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3 移植前的准备
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心电图、头CT或头部核磁、腹部彩超的检查。术前三天每日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50单位,第三天抽取血常规,取骶、髂、胸骨等处骨髓穿刺,抽取骨髓200毫升(置于采血袋内摇匀,不可凝集,采集部位的多少决定干细胞提取数量的多少)送实验室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分离出干细胞混悬液10~15毫升(干细胞数量4×10^9个)。会阴部备皮,排空大小便。在DSA引导下,将干细胞混悬液直接注入脑血管。
4 术后观察
3周行功能评定,30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42-70岁);男性22例,女性8例,发病时间1月内5例,2~12月15例,12~24月10例。移植后4~6个月随访,按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基本治愈7例,显效11例,进步9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0.0%,显效率60.0%;未发现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过敏反应等情况。
5 移植后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6小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监测体温3天,严密观察骨髓穿刺处,股动脉穿刺处有无出血、渗出,是否红肿。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6小时、术肢制动6小时,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病室每日进行2次空气消毒,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穿刺处敷料。严格无菌技术,规范各项操作。隔离病室内、外及厕所,每班紫外线照射30min。用含有l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拭台面、拖地板每天3次[3]。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正常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根据病情逐步增加,但每天需保证足够热量。患者长期应用激素,热量消耗大、食欲好,但消化功能差,应进食含有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术后早期为预防感染,各种食物须经煮沸消毒或经微波消毒后方可食用,每班密切观察患者的食欲以及进食后有无不适主诉,及时反馈给医师。
6 小结
骨髓干细胞具有分布广、来源丰富、体外分离培养技术成熟等特点,给广大脑梗塞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被誉为脑梗塞治疗的第二条终极途径。由于在目前患者群体中,干细胞移植技术知晓率并不高,移植前患者心情复杂,既期待又顾虑移植后效果。在护理本组患者中,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中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均是保障移植顺利、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阳,仲罕婷,张泽萍,等.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测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9, (22):2058-2059.
[2] 左玉兰,董晓惠.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6):571-573.
[3] 郑淑梅,杨秀兰,曹宏霞,等.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