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MRI研究儿童垂体腺各径线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于T1WI上,标准正中矢状位测量202例正常儿童(0-14岁)垂体腺大小。结果 垂体腺前后径平均为7.47mm,其中男性为7.24mm,女性为7.76mm。高径平均为4.00mm,其中男性为3.75mm,女性为4.34mm。结论 测量结果为评估我国南方地区正常儿童垂体的大小提供一项量化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垂体 磁共振成像 统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Chinese normal children pituitary gland.Methods 202 normal children(0-14 years old) pituitary gland were studied by GE Signa HDe 1.5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he T1WI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sagittal planes.Results The mean length of pituitary gland was 7.47mm,that for male subjects was 7.24mm,for female subjects was 7.76mm.The mean height of the pituitary gland was 4.00mm,that for male subjects was 3.75mm,for female subjects was 4.34mm.Conclusion Measurement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index for the southern Chinese normal children pituitary gland.
【Key words】Pituitary gl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atistical
在垂体病变的诊断中,垂体大小是重要的观察指标。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成像优点,是目前研究垂体腺正常形态结构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国内亦有学者对成人[1,2]及儿童[3]正常垂体腺进行研究,但尚无统一的测量标准。本文对202例非鞍区疾病的儿童正常垂体腺各径线进行MRI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非鞍区疾病进行颅脑检查的儿童202例,其中男124例,女78例。年龄平均3.52岁,男性平均年龄2.95岁,女性平均年龄4.42岁。
1.2 检查前准备 6岁以下儿童于检查前30分钟口服水合氯醛100mg/kg/次;不合作病例则检查前肌注鲁米那0.5 mg/kg/次。
1.3 方法 使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FSE序列,采用Fujisawa使用的测量方法[4],取鞍区矢状面T1加权成像(TR/TE=360/20),层厚2.5mm,层间距0.3mm,矩阵288×224,4次采集。
2 结果
垂体腺前后径、高径测量见表1。
表1 垂体腺测量正常值(单位:mm)
在垂体病变的诊断中,垂体大小是重要的观察指标。垂体体积测量是最准确评价垂体大小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测量垂体体积的手段繁琐,且对低场设备的应用尚有一定限制,因此对垂体径线的测量成为评价垂体大小最常用的手段。
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垂体的解剖结构,为准确地测量垂体矢状面及冠状面各径线提供了极大方便。迄今为止,进行这方面的大规模研究尚少,我们通过在MRI影像上测量202例儿童垂体腺的前后径和高径,得出儿童正常垂体腺的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国外Fujisawa等[4]学者认为,垂体腺的高径比垂体腺的前后径更能反映垂体腺的变化。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放射科大夫亦多采用垂体的高径来评价垂体腺的大小。有学者认为[5],正常儿童垂体腺的高度应为2-6mm。
国内学者对垂体腺大小的研究始于1990年初期[6],但儿童垂体腺大小的研究较为滞后。王满等[2]测量164例1-10岁正常儿童MRI垂体腺后得出结论为,垂体腺前后径:男7.295±1.748mm,女6.561±1.842mm;高径:男5.490±1.672mm,女4.719±1.411mm,考虑可能与测量方法及地域性因素相关,有待多中心合作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垂体的解剖结构,为准确地测量垂体矢状面及冠状面各径线提供了极大方便。迄今为止,进行这方面的大规模研究尚少,我们通过MRI影像测量中国南方儿童垂体腺的前后径和高径,为进一步明确儿童正常垂体腺的正常值范围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曾光华,郑书东,等.垂体腺正常径线MRI测量研究.华西医学,2001,16(2):190-192.
[2]王满,魏少波,等.磁共振测量正常垂体腺前后径和高径的研究.北京军区医药,2000,12(2):85-87.
[3]陈伟君,姚庆华.儿童正常垂体腺的MR研究.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6,2(2):117-119.
[4]Fujisawa I,Asato R,Nishimura K,et al.Anterior and posterior lobes of the pituitary gland:assessment by 1.5T MR Imaging[J].J Compute Assist Tomogr,1987,11 (2):214-220.
[5]李欣,邵剑波.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8.
[6]杨广夫,王泽忠,王莉君,等,正常垂体腺的MRI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8):456.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