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于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婴幼儿肠套叠68例,其并发于腹泻者45例,66.18%。
1 临床资料
1.1性别与年龄 男38例 女17例 1岁以内 32例,占71.1% 1—3岁 12例,占28.9%,最小60天。
1.2就诊情况 发生肠套叠前腹泻最长达12天,最短2天,大便每日5—15次不等,为稀水蛋花样便,显黄色,黄绿色,粘有少量粘液,3例幼儿大便带红白胶状粘液,发生肠套叠后距就诊时间最长3天,最短为6个小时,平均就诊时间30小时。
1.3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婴幼儿腹泻次数减少或停止,而转发为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精神痿靡,有上述腹痛表现者42例(93.3%),呕吐30例(66.7%),为胃内容物,血便,38例(84.4%),多为果酱样或血丝样便,肛部可扪及肿物41例(91.1%),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酸中毒,轻度脱水15例,中度脱水28例,重度脱水2例。
1.4治疗及转归:本组45例中,18例采用空气灌肠治疗,复位成功8例,占44.4%,其余均手术治疗,因肠坏死行右半结肠切除二期吻合2例,在复位时用力不当致结肠浆膜撕裂5例,皆行修补术,术后死亡1例,死于肠切除术后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其余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2.1关于诊断问题,腹泻是婴幼儿肠蠕动紊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常易并发肠套叠,由于腹泻病程较长,造成患儿父母思想上的麻痹,延长就诊时间偏晚,与这些原因不无关系。我们体会到,腹泻的婴幼儿,若腹泻次数突然减少或停止而转为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考虑到有肠套叠发生的可能,应进一步仔细检查,如果有血便,腹部扪及腊肠样包块即可确诊。
对于腹泻患儿,应反复仔细地,最好在患儿入睡时轻柔地检查腹部,如可扪及包块,对无明显血便的患儿,应常规进行确诊,对诊断不明的婴幼儿,可进行空气式灌肠检查,这样常可明确诊断。
2.2空气灌与钡灌肠复位问题
文献记载病程在48小时以内的属结肠型肠套叠,大多数可用灌肠疗法复位,本次成功率一般,可能与医务人员考虑到患儿因腹泻,肠套叠使肠壁变薄,水肿。如果压力过大怕导致肠穿孔有关,我们体会到,对于病情较重,肠套叠时间较长,诊断明确的患儿,以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初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尽快手术为宜。
2.3有关手术治疗的问题
2.3.1迅速作好术前准备,患儿入院后,立即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作大隐静脉切开,保证输液通畅,同时接10—20ml/kg备血,以便术中输入,对脱水较重,在不能确定脱水性质时以平衡盐液按30—50ml/kg在0.5—1小时内快速静滴或推注,并按5ml/kg补入5%碳酸氢钠液,在初步改善脱水及酸中毒后即可手术,不足量在手术和术后继续补入。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早期去除梗阻更有利于各种平衡调的纠正,减少肠坏死的发生。
2.3.2术中注意事项:挤出套入部肠管时,用力要轻柔,持续,切忌在套叠部位两端用力牵拉,以免引起肠壁撕裂。要正确判断肠管的弹力是否存在,对于可疑失活的肠管要以等渗盐水纱布热敷2%的普鲁卡因封闭肠系膜血管周围。如果肠管色泽转红,可见肠蠕动,肠系膜血管有博动,证明肠管未坏死。我们曾遇到8例呈暗紫色,经过上述处理30—60分钟。显示活力存在而纳入,均痊愈出院,否则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
2.4术后治疗问题
2.4.1进行必要的化验,根据脱水的程度,性质等给予进一步纠正,还应注意维持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应该指出,由于婴幼儿肾脏对出过分的水分和过量的氯化钠的能力差,不可补液过量,过量的补液比轻度脱水的危险性更大。
2.4.2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病,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菌痢等。
2.4.3简单的肠套叠复位术后24小时可除去胃肠减压,开始给流汁或糖水,排便后给母乳。
2.4.4对肠切除患儿应廷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腹胀时肛管排气,加强抗生素使用,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转贴于
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45例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