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为疗法对不同性格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776 日期:2025-06-21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对不同性格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A型性格组(A组)与B型性格组(B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行为疗法措施干预,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特质应对方式、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心电图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 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不同性格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特质应对方式、社会功能及生活方式,B组比A组改善得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疗法对不同性格冠心病患者产生不同效果,在重视临床治疗的同时,其心理行为的治疗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行为疗法 A型性格 B型性格 冠心病
  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人的多种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通过改变或控制这些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近年来提出A型性格是导致个体罹患冠心病的一个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2],A型性格是一种有过强竞争意识和高度时间紧迫感的人格类型,B型性格与之相反。2009年5月-2011年4月,我院心内科采用行为疗法的相关措施对不同性格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为有效制定不同性格冠心病患者的干预策略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研究组1984年制定的A型行为问卷(TABPQ)筛选出A、B型性格患者各100例。其中男109例,女91例,年龄(65.0±8.4)岁,病程(7.9±6.8)年,合并高血压47例,糖尿病37例,高血脂21例,肥胖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ISFC)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或CTA证实,确诊为冠心病,均神志清楚,知情同意愿意合作。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障碍及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患病情况、住院次数、心功能、运动能力、心电图、运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时间为4周,若患者出院,则指导其出院继续进行,并进行随访,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阳性强化 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血糖、血脂、血压指数过程中重视积极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于达到规定的给予强化表彰,淡化消极面并给予疏导。
  1.2.2系统脱敏或放松训练 通过视觉想象如欣赏唐诗、国画、盆景、花、草、鸟、虫诱导心理放松,以个体化为原则,选择适合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曲目进行音乐疗法放松,选择每分钟节奏在60-80拍之间的古典音乐,每天2次,每次30min;进行头面部其他局部肌肉的渐进式放松训练;做匀、深、细的呼吸以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提高心肌细胞摄氧量。
  1.2.3认知行为治疗(CBT) 纠正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加强冠心病的认知教育。
  1.2.4行为矫正及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在认知情绪方面强调改变错误认知,激发积极情感行为,建立良好就医行为;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指导制订运动计划,提倡适量有氧健身活动。针对A型性格的快节奏、急躁、紧迫感的性格特点制定行为矫正法。
  1.3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状态;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定患者应对方式;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中文版)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心电图改善、生活质量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心电图改善、生活质量比较情况
  
  注:与干预前比较,(1)P&<0.01;与A组比较,(2)P&<0.01。
  2.2两组干预前后特质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比较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特质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比较的均值和标准差
  
  注:与干预前比较,(1)P&<0.05,(2)P&<0.01;与A组比较,(3)P&<0.01。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情况比较(例)
  
  注:与A组比较,(1)P&<0.05,(2)P&<0.01。
  3 讨论
  3.1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 本研究显示:通过行为疗法,4周后两组的抑郁情绪得到改善,积极应对评分提高,消极应对评分降低,B组改善较A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提示心理护理应针对不同性格的患者,应适时采用个性化治疗。
  3.2行为疗法有助于提高A、B型性格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行为疗法提高A、B型性格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①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及矫正行为,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情绪,抑制心身紧张,消除焦虑抑郁状态;②通过特殊的放松训练,减轻患者神经、肌肉、血管的紧张度,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及微血管痉挛;A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B组,说明行为疗法对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经-心血管的兴奋表现,平和心境,促进康复。
  3.3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行为方式 本研究显示,4周后,A、B型性格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情况均有改善,B型性格组改善较A型性格组明显(P&<0.05),这可能与A型性格患者具有过强竞争性及高度时间紧迫感但缺乏耐心有关。
  3.4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不同性格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的发展 本研究提示性格的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矫正性格缺陷来降低或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认知心理学的体现),建议A型性格向B型性格靠拢。
  4 小结
  本研究运用行为疗法的措施对不同性格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不同性格产生的效果不同,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在重视临床治疗的同时,应致力于其心理行为的治疗,根据不同性格指导冠心病患者改变其不利的人格特质。
参 考 文 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0.
[2]何耀,李兰荪,李良寿.A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4):21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