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628 日期:2025-05-31 来源:论文网
关键字: 预防医学
 SARS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对全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预防医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我们应培养什么样公共卫生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共卫生教育培养人才需要有全球―社区的国际型思维、方法和技术,有广泛的流行病学、环境卫生科学、最新现场实验室技术才能满足卫生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应走公共卫生教育创新之路,我们现在面临着世界新的科技发展的挑战,同时也面临诸多公共卫生挑战,如SARS这样传染病流行的挑战,还有许多公共卫生问题要解决,要求我们必须有创新意识。
  1 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世纪,医学已进入预防保健为重点的时代,全球性卫生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医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新的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如艾滋病的侵扰,结核病的抬头,环境污染带来的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等等;加之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发展都对预防医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工作胜任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但目前预防医学的教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具体表现在:
  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预防医学不少教学内容,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学习过,有些内容还在各种传播媒体上进行了介绍。预防医学应在努力探索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连接点的同时应重新筛选,以避免不必要的修复。或探索重复主题的侧重点,应着重介绍相同主题下有关群体健康及其预防的方法与手段,教师在授课前应从教材出发,了解学生所用系列教材的重复内容,有机地补充调整教学内容,并围绕预防进行方法学的传授。适应增补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的污染与卫生,扩大信息量,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医学模式的改变。运用各种新技术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缺乏先进性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部分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内容也多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很好的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队伍相对不足,大批年轻助教上岗承担大课,知识和经验尚显不足,再加上课时多,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组织集体备课,听课。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预防医学教育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包括:(1)分析评价能力:即如何发现、检测、诊断和评价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与卫生问题,要求相应的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工作、现场调查与科学研究的知识与能力;(2)实施管理能力:即如何解决问题、开展健康促进和人群疾病预防工作,营造各种健康环境,实施卫生知识干预和行为干预,提高人群的生存质量、避免早死、延长健康寿命等,均要求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现场实践能力、组织管理、人际沟通与交流、现代信息管理与通讯技术等能力。
  2.1 课程设置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 课程设置是培养公共卫生人才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由培养目标来决定。公共卫生事业目前课程设置比以前有了很大改革,但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需要。课程内容要反映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特点,反映时代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因此要求公共卫生教学内容要赶上时代要求,赶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赶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作的需要。当前医学科学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诸多人类社会问题。污染、生态破坏、人口剧增;与人类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新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流费,我们全部投入实验室设备的购置;今年我们将利用70万元国债项目进行实验室结构改造;另外,我中心申请的80万美元额度的日元贷款项目已获批准,今年起将分步实施,贷款的大部分额度将用于添置实验室设备。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现场教学因经费、场地、人员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不能实施的情况下,应寻求各种新技术的帮助,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报道模拟实验室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模拟实验室是在视听教学设备和计算机的配合下,配备必要的器材,模拟出相应的实验环境。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并亲自动手进行部分指标的检测,并对所有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出进行预防干预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如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模拟实验室装备有膳食调查软件的计算机,营养状况的测定设备(血红蛋白计、皮脂厚度计、身高体重计等)及预防、治疗的视听设备。学生在此模拟实验室中,对模拟人体或正常人体可进行膳食调查、营养状况评价与营养素的测定,并进一步找出进行干预的有效措施。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安排,使学生能从病因、临床状况、实验室测定、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上进行系列操作。学生的预防观念、理论知识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势必会得到极大的调动。
  2.3 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当前卫生学的考试还是单一的书面考试应转向多形式的考试方法,并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向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操作、交流能力)。在考试卷中适当增加解决问题型的考题所占的比例,并且在评判考试题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纳入评分范围。这样做可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4 打破封闭式教学 公共卫生教育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它所培养出来的公共卫生医师所从事的是以人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工作。因此在公共卫生教学不应处在封 闭状态,而要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作相结合。现在公共卫生教育基本上还处于封闭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一入学,学习医学基础课2年,学习临床医学一年,然后进入公共卫生专业学习。就是公共卫生专业学习也基本上不接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实践,而是闭门在学院授课。毕业生可能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相当多教师是“三门”(校门、教研室、课堂)教师,不但缺乏公共卫生实践工作,各学科专业之间也很少交流;教学就是传授书本知识。应打破封闭式教学,提倡公共卫生教学与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广泛合作,请他们上讲台讲课,最好教师也要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以便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也要接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实际工作。进入专业学习前最好有一些时间在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体验一下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实际工作,增加感性认识。毕业实习要安排较长时间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实习,不能蜻蜓点水,要脚踏实地工作。公共卫生教育改革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实践环节,使公共卫生专业学生能对公共卫生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从而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的公共卫生医师。
  2.5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的教学已经使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但多媒体课件制作不够生动、形象、不具有吸引力,大多以文字变化为主。如在课件中增加一些flash,即动化制作,如矽肺的病理变化过程,细菌性或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机理、形态变化,营养与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变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实例等,建议国家预防医学教育部门能收集、拍摄现场资料,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形象、生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同学注意力,拓展教育空间。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促进自主学习。必须改变灌输式、封闭式的旧教学方法,要有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要有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活动;要有鼓励创新,开展研究的方式。
  2.6 实验室合并,资源共享 学校应在实验教学上进行了改革,将各专业实验合并统一教学,这样可以把有限的资金、仪器设备用在刀口上,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今后最好与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合作部分实验教学,使学生尽早接触实践,增加实用性。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通过教学设备,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