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身心调治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351 日期:2025-05-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通过对5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生理、心理调治的护理分析,对其实施身心结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其康复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脑血管病 生理护理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而且容易复发,因此,对此类患者受到的生理损伤(偏瘫、失语、昏迷)和出现的心理反应(紧张、恐惧、焦虑)等进行心理调治,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脑出血8例,脑梗死42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3岁,有高血压病史36例,冠心病史10例,糖尿病史4例。治愈好转45例,死亡5例。
  2 生理调治
  2.1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及消化系统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进行救治。只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了解临床表现,才能作出相应的调治措施。
  2.2绝对卧床休息 脑出血病人避免搬动,预防再度出血,需卧床4周左右。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而造成窒息,及时吸痰,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义齿的去掉义齿,防止吸入气管内,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障碍导致分泌物不能咳出,这是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1]。床头抬高10~15°,头置冰袋,给予氧气吸入2~4L/min,有助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
  2.3预防并发症发生 加强皮肤护理,骨骼突出部位垫气圈或棉圈,定时翻身,避免拖、拉、推动作,以免擦伤皮肤,发生褥疮。注意口腔、眼睛的清洁保护,眼睛不能闭合的可用油纱条盖眼,避免细菌侵入繁殖,引起炎症。
  2.4维持全身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对昏迷病人应给鼻饲饮食,如米汤、肉汤、奶粉等,每隔2~3h1次,每次不超过200ml,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物质的摄取,保证足够的热量,增加抵抗力。减少腹压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因便秘又可加重脑梗塞或引发再出血[2]。
  2.5指导病人做功能锻炼 可先在床上活动,然后再逐渐下床活动,动作由易到难,由近到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对语言障碍的病人耐心指导他们发音,单词、短词、短句的顺序训练,视病情而定,注意安全保护。   2.6其他 保持病室的安全舒适,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每周紫外线消毒1次,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3 心理调治
  3.1对新住院的患者,我们首先要做到语言肯切热情,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治疗要求,对患者讲明该病病程长,难以在短时期内恢复,要鼓励病人树立和病魔长期作斗争的信心,并以过去的实例向病人说明治愈的可能性,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的信心,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我们通过同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恐惧、焦虑、悲观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变化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致血压升高,可导致病情加重,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所以,我们要以整洁、端庄、举止有度得体,语言严肃而又亲切的形象给病人以信赖感,有目的的安慰、鼓励病人,主动关心病人的饮食生活问题,使患者摆脱紧张、恐惧心理,放下思想包袱。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的宣教,让患者知道不良情绪是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当遇到应激事件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可大动“肝火”,要尽量脱离环境,回避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遇有心境不快时,不可闷在心中,要找信得过的人诉说;要学会自寻乐趣,培养多种乐趣,培养多种业余爱好。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指导的患者,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4 出院指导
  对5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具体如下:(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忌暴食,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饮食。(2)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注意行走安全,防止跌倒。(3)保持情绪稳定,忌紧张、暴躁、兴奋过度。(4)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如出现头晕、言语障碍、肢体麻木、手颤等症状及时就诊。(5)坚持服药,定时复查血糖、血脂、血压。(6)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着凉,避免感冒。
  5 小结
  通过对老年血管病造成的生理、心理损伤,在施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施行正确的生理、心理调理,多数脑血管病患者及时消除了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能主动配合护理,接受治疗。经过积极治疗护理指导,治愈好转45例,死亡5例。
参 考 文 献
[1]王新高,赵性泉,杨中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因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2):179.
[2]王凤玉,高海堂,韩楠.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13.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