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199 日期:2025-05-26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作者:李映林 吴美水 曾仁和

【摘要】目的 观察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小儿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托吡酯)和对照组(丙戊酸钠)两组各30例,评价两组的疗效及两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相似(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托吡酯在改善头痛发作频率及改善头痛的程度方面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托吡酯 丙戊酸钠 小儿偏头痛
  偏头痛是儿童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英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15岁儿童的偏头痛流行率较高[1]。有文献报道,托吡酯能有效预防偏头痛的发作,尤其应用于预防儿童偏头痛发作。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6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小儿偏头痛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诊断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1988)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患者中: 男21例,女9例,年龄7-14岁,平均年龄9.2±1.6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7-15岁,平均年龄8.2±2.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除非头痛发作时使用止痛剂。治疗组采用托吡酯,第1周12.5mg/d开始,每周递增12.5mg,最高剂量增至50mg/d,分早晚两次口服; 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200mg/d,早晚两次口服,最高剂量400mg/d,连用3个月后评价两组的疗效及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
  1.3疗效评定标准[2] (1)近愈:用药后头痛发作停止,6个月无复发。(2)显效:用药后1个月内无头痛发作,1个月后虽有复发,但发作次数少,程度轻,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3)好转:用药后1个月内头痛发作少于2次,1个月后复发次数较少和程度较轻,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60min。(4)无效:用药后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无明显改善。有效率=近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比较(x-±s)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偏头痛在小儿中的发病率约占2%~5%。小儿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发作频率、发作严重性及发作持续时间。托吡酯预防偏头痛发作主要作用机制主要为:入脑内增强γ-氨基丁酸(GABA)介导的神经抑制作用,降低神经突触的活性,通过GABA调节三叉神经血管的信号传导起到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丙戊酸钠(VPA)的预防作用是通过抑制MG相关皮质活动、血管周围副交感神经活动及三叉神经核尾部活动;加强GABA合成及阻断其降解;也可能是降低疼痛感觉性神经传导或抑制神经源性炎症起作用的,它可以全面减少小儿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以及头痛的严重程度。
  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60例,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相似(P>0.05)。其中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说明,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托吡酯在改善头痛发作频率及改善头痛的程度方面效果更好。
参 考 文 献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1-697.
[2]薛菊霞.小儿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20(6): 107-10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