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604 日期:2025-05-20 来源:论文网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很普遍,因其具有抗炎、抗毒素、抗免疫、抗休克等作用[1]而被广泛用于各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但其滥用现象也十分常见,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必要的。
  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1、用于替代治疗
  替代治疗主要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全切除术后作糖皮质激素的补充治疗,此外,在急性严重感染或炎症、处于严重应激状态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必需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作替代治疗。
  2、治疗严重性感染或炎症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应限于严重感染、症状凶险、组织破坏严重、并伴有中毒或休克症状严重的急性感染的危重患者。在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
  3、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不宜单用,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4、治疗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如血清病、枯草热、药物过敏、接触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用其他抗过敏药无效时可加用激素类药物作辅助治疗。
  5、治疗休克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各种休克,有助于患者度过危险期。对感染中毒性休克,须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合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要大,用药要早,短时间突击使用,产生效果时即可停用,及早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有利于维持血压和减轻毒血症,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对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是次选药,常与肾上腺素合用。对于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休克要结合病因治疗。
  6.用于血液系统疾病
  多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性紫癜,但是停药后易复发。
  7、局部应用
  可用于治疗接触性皮炎、湿疹、肛门瘙痒、牛皮癣等,宜选用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或氟轻松等,也可用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能迅速奏效,对于眼后部炎症如脉络膜炎;视网膜炎则需全身或球后给药。
  二、糖皮质激素滥用表现
  1、用作常规退热剂使用 由于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原的反应,并且能抑制白细胞致热原的生成和释放,所以它具有退热作用。如果致热的原因是某种病原体,此时的治疗应当是针对消灭病原体而退热,只能在充分确认病原体能被消除时才能考虑使用这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没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否则导致了病灶扩散,虽然热度减退了,但病情却更加严重了。
  2、用于预防输液反应 有些医生习惯在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认为可以利用其抗过敏作用,预防和减轻输液反应。但是这些激素本身也有致过敏的情况.且以过敏性皮疹最常见。
  3、将其作为抗生素使用 这种情况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最为常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后期的增生,加之具有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因此在急慢性感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类药物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和杀伤作用。且由于其能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反而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扩散.以至增加治疗的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4、将其作为改善胃肠功能的药物使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可提高食欲.促进消化。但大剂量应用会加重或诱发消化道溃疡,还可影响糖、蛋白质和电解质的代谢。    5、滥用于慢性疾病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病程较长,需长期治疗,故滥用情况尤为突出。
  6、滥用于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中占重要地位。如氟轻松软膏等。具有止痒、抗炎、消肿、抗增生作用。治疗某些皮肤病效果显著。但使用不当会使皮肤萎缩干裂、毛细血管扩张.出现深色红斑、环状斑块或丘疹、渗液、脓疱、溃疡、脱屑、鱼鳞样改变、多毛症及皮炎等不良反应。有医生在治疗腰腿痛时经常用普鲁卡因注射液加氟美松作局部封闭,激素虽能使腰腿痛的症状暂时缓解.但容易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和延误治疗。
  除此之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问题还表现在用法不当、配伍不合理、制剂和给药途径选择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准确等方面。
  三、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1、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患者的伤口愈合。
  2、诱发或加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或静止感染灶扩散,如病毒、霉菌、结核病灶等。
  3、诱发和加重溃疡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黏液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甚至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应加以注意,抗酸药可预防其发生。
  4、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肠内钙的吸收,另外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加强破骨作用,从而导致骨质疏松,此时宜同时应用维生素D、钙剂等预防。
  5、可致神经精神异常
  糖皮质激素可干扰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情绪和行为异常,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或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严重者还有自杀倾向,也可诱发癫痫发作。
  6、肌肉萎缩及儿童发育迟缓
  糖皮质激素能促使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易造成负氮平衡,生长激素分泌缺乏,导致肌萎缩和生长发育缓慢。
  7、眼部症状
  滥用激素眼药水可诱发青光眼、白内障、角膜变厚等。
  8、医原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后,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若突然停药,遇到感染、创伤等应激情况时可以导致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故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不能突然停药,须有缓慢的减量过程。
  四、讨论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激素类药物的特殊性。这类药物如应用合理可得到很好的疗效,否则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增加治疗难度,此外其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它应用。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这类药物的生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特点、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才能正确地使用药物。
参 考 文 献
[1]李瑞.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