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硬化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测定临床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599 日期:2025-05-20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 和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严格按照Child-pugh评分标准5进行评分将12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A、TBA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的血清PA、TBA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 肝硬化各组之间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比较可见血清前白蛋白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下降,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A级与B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总胆汁酸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助于病情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 肝硬化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合成和代谢的主要场所4,在肝硬化时引起蛋白质浓度和多种酶活性改变3。我科检测120例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PA)含量、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肝硬化组120例,选取本院消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38-80岁,平均5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6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上制定的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肝炎后肝硬化91例,酒精性肝硬化21例,其他病因所致的8例。依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62例,B级39例,C级19例。健康对照组7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2-63岁,平均51岁。经体检、肝功能、B超胸部透视等检查均正常,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
  1.2 方法、仪器 入院次日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避免标本溶血。PA测定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试剂盒为上海蓝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TBA测定采用循环酶法,试剂盒由烟台澳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质控品购自RANDOX公司。仪器为日本古野C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各组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A、B、C级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A、TBA比较见表1。
  
  表1 ABC级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A、TBA比较
  P&<0.01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承担着合成、分解、生物转化、分泌和排泄等功能。肝损害的各种病因作用于肝组织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损害和肝功能障碍。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肝硬化可出现肝细胞的合成功能障碍和肝血管分流等一系列改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近年研究发现;TBA、PA都与肝脏的代谢功能和合成功能密切相关,肝功能受损时这些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会发生改变[1]。    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载体蛋白,在肝脏合成,分子量为6万,电泳速度快,半衰期较短(约为2d),其在肝脏合成后,可迅速在外周血检测中反映出来,能准确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及早发现肝细胞受损情况及程度[2]。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PA在肝细胞内合成降低,PA浓度能迅速随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其水平高低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平行,故可作为肝脏合成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3]本文结果显示,血清PA水平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下降,说明PA是反映早期肝脏早期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的良好指标,其水平高低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平行[4]。
  总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代谢产物,它的生产和代谢与肝脏有密切的联系。正常人体胆汁酸池约为1.5~4.0g,每天进行10~15次肝肠循环,从肠道吸收的胆汁酸进入门静脉,70%~90%在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重吸收。肝硬化病人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富含胆汁酸的门脉血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TBA增高,因此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已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TBA的测定也是反映肝脏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5]。本文结果表明,血清TBA水平随着肝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而且以Child-pugh C级升高最为明显[6]。
  肝硬化患者胆汁酸池缩小,导致肝脏对胆汁酸的摄取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清TBA 水平升高。同时由于门静脉高压和门静脉系统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使胆汁酸不经过门脉系统而直接进入体循环。本文结果提示,随着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的变差,患者血清TBA 水平逐渐升高,与文献报道相符[7]。
  总之,血清PA、TBA是良好的肝功能指标,能敏感反映肝硬化程度和预测预后。可以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张丽娟,舒晓春,肖艳辉.血清TC、ALB、PA和TBA测定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0,(15):15-16.
[2]吴俊琪,吴俊庆.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在肝病中的敏感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10):89.
[3]晏建军.血清前白蛋白与肝功能损害及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J].肝胆外科杂志,2004(2):234-237.
[4]潘琦.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检测意义.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298-298.
[5]林养,吴春芳,陈梅.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21.
[6]王波.血清总胆汁酸、载脂蛋白APOAI及APOB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关系.肝脏.2001,(3):204-205.
[7] 陶春华,申振宇,孙斌.BA、CHE、PA测定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2):57-58.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