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输液中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616 日期:2025-04-30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能够有效地在静脉输液中做好职业防护,降低针刺伤、锐器伤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目前静脉输液中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和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对静脉输液中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 提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避免发生针刺伤、锐器伤。
【关键词】静脉输液 医护人员 职业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新的诊疗技术、治疗仪器、抗菌药物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病原类型的变化,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1]。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国家发改委统计,2009年一年中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以我院输液室为例,每天的工作人数平均为8人,而输液量都在60±次/人,并且门诊患者的流动性大,护士同时还要面临多种突发事件,如发生输液反应需及时抢救,就需要多名护士来共同处理。在这种高强度的负荷下,怎样有效地做好针刺伤和锐器伤的职业防护。
  1 静脉输液中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
  1.1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在流感的时期,很多的医护人员因没有做好个人防护而被感染。同样在特殊时期为患者诊疗和护理过程中,也更应该做好自我防护。事实上在很多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不是按照防护要求去做或自行简化操作流程。比如:在输液过程中不知该如何避免掰安瓶时被割伤、扎伤,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处理不当,是否该用手直接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虽然这些伤害只是对皮肤的完整性有损伤,但同时也增加了被感染的风险。在我院,医院感染科已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建立了锐器伤登记本,要求发生事故第一时间上报感染科。毛秀英调查432名实习护士,10个月实习期间93.3%的护生发生锐器伤,平均6.4次/人,其中以针头和玻璃伤为主,占80.33%,被污染物刺伤者占37.7%[2]。
  1.2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
  静脉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护士的操作流程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练,没有掌握好配药技巧、穿刺技巧、拔针技巧等进而就会导致被针刺伤或锐器伤。
  1.3医疗单位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建立了只是流于形式
  近年来,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逐渐被重视起来,但防护器具的使用还是十分有限的。有时为了节约成本,有时是为了迎接检查而使用。陈照坤调查了6所基层医院,有95%的人认为医院防护用具不到位,其原因是医院没能按规定进购和提供防护用具[3]。
  1.4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
  在我国,从事护理工作的多为女性,既要为家庭琐事分担又要经历生理周期所带来的困惑,同时还要担负面对工作中一切随时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医院制度下定岗定编的安排。有时会因首次穿刺不成功,导致护患矛盾激化,甚至患者或家属语出伤人。长期的精神高度集中、工作负荷大、生物钟紊乱,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会使在工作中发生刺伤的几率增加,同时发生感染的风险也增加。
  2 静脉输液中医护人职业防护的措施
  2.1建立健全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合理健全的职业安全制度是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法宝,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提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程度。2000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但事实上很多的医务人员因工作忙,没有这么做,进而增加被刺伤的风险。
  2.2加强全员的培训和实习同学的带教
  对各级的医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通过医院内部的宣传平台,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同时医护人员应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对来医院实习的同学加强职业防护培训,选择国内外相关的感染事实例,大家一起讨论互动,加深对安全防护的认识。医院必须对新上岗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小于3学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坚持不参加培训,不允许上岗的原则。同时带教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反复提醒,强化记忆。    2.3防止针刺伤
  首先,要认识到与针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表现为:将用过的注射器进行分离、清洗;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将针头放在不耐刺的容器里;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其次,要关注到针刺伤不仅仅是对皮肤完整性的损坏,而是在于刺破后传播疾病,尤其是血液疾病的传播,如乙肝、艾滋、梅毒等。要建立刺伤记录登记本,详细记录针刺的发生的原因。再次,改变导致针刺伤行为的发生。不徒手处理污染的针头,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分别用锐器盒掰掉、剪掉针头,其余部分放入同一黄色医用垃圾袋内,送固定地点统一回收处理。对于发生针刺伤的个案,由医院感染办组织全员职工进行讨论,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让个案讲述发生针刺伤时的具体情况,通过院报和板报宣传加强员工对事故的认识。最后,对采购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是从正规途径进购,严把采购和进货渠道。
  2.4避免锐器伤
  每次加药前,可选择合适的指套,戴在食指及拇指上,为防止掰安瓶时摇曳溅出,可在掰瓶前用手指轻轻将安瓶头上的药液弹下,用后如指套未被划破,则可反复使用。尽量避免徒手处理污染的安瓶和瓶盖。一旦发生伤及皮肤,应立即用力挤压伤口,让血液流出,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冲洗时间要达15分钟,并用0.5%碘酊或75%酒精消毒并包扎伤口。当被传然病污染的锐器刺伤时,要第一时间通知医务科、由感染科进行登记时间、损伤锐器的种类、是否有血液的污染等,可在24小时内去抽血查乙肝病毒抗体和丙肝病体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病人血液进行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于伤后1个月、3个月、六个月进行复查。如果被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去查HIV抗体,必要时抽取病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对比,于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定期复查,同时遵医嘱口服贺普定1片,tid,持续1周。
  2.5全员接种乙肝疫苗
  血液传播是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也是容易让人忽视的地方。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率为96%~99%,同时对丁肝也有预防作用[4]。如果体内已有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即使暴露于污染HBV的血液,也不存在感染HBV的风险[5]。
  2.6做好个案的心理疏导和赔偿问题
  当有个案事例出现时,要做好个案的心理护理。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赔偿问题。使个案心中有感谢,同样也会积极参与工作。
  作为医护的管理者,应对科室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坚持联劳协作。合理分配人员休息,对女性生理周期给予相应的照顾,以保证身体健康发展。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自身要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提高自身抵抗力和沟通能力,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团结同事,共同协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医护人员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她不仅仅是患者的保护神,同时也是自己生命的护航者。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时刻提高防范意识,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减少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09.
[2]谢海萍,霍华俏.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77-78.
[3]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44-45.
[4]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
[5]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