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0年四类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514 日期:2025-04-29 来源:论文网
作者:钟艳 倪颇男 胡卓 石文松 卓全珍

【摘要】目的 掌握株洲市市售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株洲市辖区内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馆的食品按GB4789进行检测。结果 四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7.01%,检出率前三依次为生畜肉(37.50%),生禽肉(37.50%),生食水产品为(22.72%)。结论 应全面加强食品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加大食品卫生监测力度。
【关键词】株洲市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由微生物危害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不断增加,开展从农贸市场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监测,对生畜肉、生禽肉等9类食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的调查,掌握我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样品采自株洲市辖区内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馆,分9类147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鲜冻水产品、生食水产品、沙拉和鲜榨果汁。
   1.2材料及设备
   具备检验所需的基础设施、各种器材和培养基。
   1.3方法
   按GB4789对九类食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2结果
   2.1各类样品监测情况
   九类食品中四类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17.01%。致病菌的检出率前三依次为生畜肉(37.50%),生禽肉(25.00%),生食水产品为(22.72%),见表1。
   表1 株洲市各类样品四类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统计
  
   2.2四类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情况
   四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00%),副溶血性弧菌(8.89%),沙门氏菌(8.8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0.88%)。见表2。
   表2 2010年株洲市四类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统计
  
   3讨论
   从四类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看,生畜肉、生禽肉、生食水产品检出率较高。应该加强从农贸市场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监管,防止畜禽在宰杀过程中致病菌的污染。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原材料应低温存储,食品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1)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生熟食品未严格分开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原因。(2)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传统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之一,应在低温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存储食物以防止肠毒素形成,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此次调查发现其他国家较为突出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污染在我国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转贴于

参 考 文 献
[1]王秀茹.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张朝武.卫生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