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浅析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0875 日期:2025-04-2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等药物的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样本的尿蛋白、D-二聚体浓度和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均明显回升(p&<0.05);实验组的总缓解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82%(p&<0.05);对照组的患儿平均水肿消退时间100天明显长于实验组50天(p&<0.05)。结论 临床上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高凝状态,出血危险性小,使用方便安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疗效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高,滤过屏障受损,血浆蛋白滤到原尿中产生大量蛋白尿,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发病多见于3~6岁,男孩多于女孩,易复发和迁延,病病程长。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我科室采用随机对照法对68例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别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和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均符合原发性肾病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全国小儿肾脏病组诊断标准: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大于+++,定量大于等于50mg/(kg·d),持续两周以上;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小于30g/L;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大于等于5.7mmol/L;不同程度的水肿。以上4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要条件,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68例住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别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对照组)和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实验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34例,平均年龄5.5岁,男34例,女30例,病程3~35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34例明确诊断后给予低分子肝素120~150IU/(kg d),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持续4周;对照组34例给予生理盐水0.3~0.4毫升,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持续4周。两组均给予强的松口服1.5~2mg/(kg·d),洛丁新3~5mg/d,并予以抗感染、利尿、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等对症治疗。
  1.3疗效观察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的标准:(1)完全缓解:水肿消失,尿蛋白转阴,24h尿蛋白定量&<150mg,血清白蛋白升至30g/L以上;(2)部分缓解:水肿减轻或消失,尿蛋白+~++,24h消失尿蛋白定量减少50%以上;(3)无效:尿蛋白定性+++~++++。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利尿、消肿、尿蛋白转阴所需时间及副作用(有否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出血及其他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样本的尿蛋白、D-二聚体浓度和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均明显回升(p&<0.05),由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高脂血症和高凝状态。所以针对治疗前后24小时蛋白尿和血浆白蛋白的变化做出以下的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比较
  
  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对照组与实验组缓解率比较
  经过4周治疗后,实验组的总缓解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果见下表
  表2 对照组及实验组缓解率比较
  组别     n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     总缓解
  对照组   34   25(73%)   6(18%)   3(9%)     91%
  实验组   34   23(68%)   5(15%)   6(18%)   82%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对照组与实验组水肿消退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患儿平均水肿消退时间100天明显长于实验组50天(p&<0.05)。
  2.4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儿皮下注射部位出现瘀血2例,均未停止治疗,未经任何处理自行吸收消失。对照组有2例患儿出现头晕症状。其他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常伴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血栓形成可加重肾小球损伤,加速肾功能损害的进展,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是常见的致残或致死原因。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高凝状态,因此,抗凝在治疗中至关重要。而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促法解聚而成,其生物利用度好,半衰期长且无上述副作用。本文对34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激素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4周,发现尿蛋白、血胆固醇的下降和血清白蛋白的上升更明显,D-D明显下降。推测可能由于低分子肝素改善了血液的高凝状态,抑制微血栓的形成,改善了肾小球内凝血;本身具有大量的阴电荷,有利于保护肾小球基底膜阴电荷屏障,防止蛋白漏出;可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系膜组织对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压迫和破坏,血流通畅;具有扩张血管和促进脂蛋白酶释放的作用;抑制交联纤维蛋白的产生,从而使D-D明显下降。本文结果显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而且使用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好。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在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许建国.低分子肝素在肾病综合征中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4):91-92.
[2] 何先红,李良志,黄世丽.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2):150-152.
[3] 姜新猷,陈荣华,王宝林,等.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1,19:241-2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