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光照射能有效地防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发生,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蓝光照射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观察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 。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利用胆红素具有的吸收蓝光光谱的特性,使胆红素异化,从而易于排出体外,方法简便安全,现已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正确、精心的护理是蓝光照射治疗的关键[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156例,男92例,女64例,平均日龄2d-22d.患儿均全身黄染,其中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5例。
1.2方法:待温箱温度达到预热温度后,打开蓝光灯,将患儿裸放于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奶后窒息。采用间歇光疗法连续照射10-12小时为一疗程,后间隔1-2小时继续照射,连续2-6疗程。
1.3光疗前准备:清洁光疗箱,更换水槽内蒸馏水至所需刻度,箱温升至30℃左右备用,相对湿度55% ~65% 左右。光疗前向患儿家属说明光疗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取得家长配合。清洁患儿全身皮肤,去除胎脂、血迹,以增加光疗效果。浴后将皮肤擦干,不使用爽身粉,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35CM,双眼、会阴用黑布遮盖,全身裸露。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人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人窒息;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哭闹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光疗期间监测体温、箱温和室温,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控制在36.7~37.3℃,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每2h测体温1次并据此调节箱温[2],如体温超过37.8℃ 或低于35℃,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3] 。
2.2保持营养和水分供给:光疗时患儿处于一个较封闭的环境,哭闹、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40%[4],而且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泄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机体水分丧失更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出入量,必要时静脉补液。 转贴于
2.3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黄疸程度和部位变化,黄疸有无减轻,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哭闹、呕吐、腹胀、腹泻和大小便的量和颜色,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吸吮力有无变化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明原因,及时处理。
2.4皮肤护理。光疗过程中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及尿液产生的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大,易引起红臀。应加强皮肤护理,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勤换尿片。
2.5光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用经皮测黄疸仪监测胆红素。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每日擦拭,放在干净且温度、湿度变化较小,无阳光直射的位置。
3讨论
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被临床广为应用。同时蓝光仪器性能的完好、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4小结
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并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肾脏排出,蓝光是理想光源,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既能提高光疗效果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要保护好患儿的眼部和阴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保持室内和箱内温度和湿度;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防止因呕吐误吸引起窒息,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和护理。总之,我们对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通过精心护理,均全部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刘汉楚,蔡宝珍,许敬,等.不同方法对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2,8(1):5-8
[2]门丽娟.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718-719
[3]黄力毅主编.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7:103~104
[4]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0-81
关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