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精细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骨缺损124例,采用钛网数字化成型进行颅骨修补80例,传统钛网手工塑形颅骨修补44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塑形时间、术后患者和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传统钛网手工塑形相比,钛网数字化成型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时间减少(P&<0.05),医生和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数字化精细塑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精细钛网;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临床应用
各种原因所致的颅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颅骨及颜面的美观,对其进行必要的美容修复是极其重要的。数字化精细塑形钛网因其优异的性能已经取代了有机玻璃、硅橡胶等修补材料近年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三维精细成型钛网技术治疗颅骨缺损病人1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0例,女14例;年龄12~65岁,平均41.5岁。颅骨缺损时间3~18个月,平均6.3个月。颅骨缺损部位:额颞48例,颞顶36例,额颞顶36例,双额4例。颅骨缺损面积小于8cm×10cm 42例,8cm×10cm~10cm×12cm 78例,大于10cm×14cm 4例。修补材料:全部选用钛网为修补材料,其中钛网数字化成形技术塑形80例(645%),传统钛网手工塑形44例(35.5%)。手术修补时间最短的为颅骨缺损后3.5个月,最长的为4年,平均8个月。
1.2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层厚2mm。将数据导入Timate专用软件,自动重建冠状位和矢状位两组图像,对病人进行三维重建和观察。
1.3钛网塑形和裁剪方法:144例均使用钛网进行颅骨修补,44例患者采用传统手工塑形方法:先按照颅骨缺损的大小,选择适当大于缺损骨窗大小的钛网进行术前消毒,在手术中根据缺损颅骨大小和形态将钛网进行剪裁塑形,并将边缘处理光滑,保证塑形后钛网与颅骨表面贴附良好,然后用钛钉固定,术中平均塑形时间(16±3)min。80例患者采用美敦力公司的精细塑形钛网,术中仅需暴露缺损颅骨边缘,将定做成形的钛网进行钛钉固定,仅有10例需简单裁剪。平均塑形和裁剪时间(2±1)min。
1.4修补方法:全麻下手术,术中仅需暴露缺损四周骨缘0.5~1 cm,三维成形钛网覆盖骨窗后,用数枚钛钉固定。对于缺损范围较大者,可在缺损中心用丝线将硬膜悬吊于钛网上,以免硬膜外积液,常规皮下引流。
1.5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天,定期换药观察,有引流者观察引流量及引流液性状,一般于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术后7~10 d拆线。
1.6统计分析方法: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也无头皮感染。 手工塑形患者术中平均塑形时间(16+3)min,平均手术时间(60+10)min,术后发生咀嚼受限和咀嚼时疼痛6例(13.6%),皮下积液12例(27.3%),钛网浮动2例(45%),患者对塑形后外观不太满意20例(45.5%)。精细钛网患者术中平均塑形(2±1)min,平均手术时间(42±5)min,皮下积液8例(10%),无钛网浮动,颞部颅骨缺损修补患者无咀嚼功能受限,钛网固定可靠,外观对称美观,患者对塑形满意率100%。统计结果显示:数字成形患者比手工塑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时间减少(P&<0.05)、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随访2个月~2年。手工塑形患者中2例术后长期存在咀嚼功能受限,2例额顶部钛网浮动;钛网数字化成形患者头颅外形正常,双侧对称,无钛网浮动,皮肤切口及毛发生长良好,无不适症状。
3讨论
颅骨缺损不仅影响容貌美观,而且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里不安全感,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巨大,甚至可以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以及脑萎缩、外伤性癫痫等多种后果,颅骨缺损修补的必要性毋庸置疑[1,2]。但由于颅骨解剖结构复杂,曲面变化大,修复要求较高,对巨大、复杂部位的颅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神经外科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目前钛合金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强度,不老化,可透过射线、不含铁原子而能够接受CT或MRI检查,植人人体后成纤维细胞在钛网孔隙中生长使其与组织融为一体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接受[3,4]。但是传统的手工塑形费时费力,在手术过程中要比照颅骨缺损的大小,局部颅骨的形态、曲度,塑形并剪裁,保证塑形后钛网与颅骨表面贴附良好,有时需要反复对修复体进行修剪,这种制作方法耗时长,精度低,修复体与骨窗吻合不好,且当需要达到过大曲度以满足缺损颅骨修复时,往往需将钛网楔形剪裁,破坏了钛网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钛网的强度和稳定性,手术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感染率,失血也会增加,同时增大了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数字化精细钛网能够轻松应对以上困难。首先根据患者颅骨CT扫描获得的二维图像信息,通过软件处理形成三维图像,经过曲面重建、虚拟装配、人机对话优化工艺参数等过程建立修复体的数字模式,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多点成形压力机上对钛网进行加工成形。这项技术弥补了传统手工塑形费时费力、外形较差的缺点,使修补材料最大程度地符合生理解剖形态,特别是额、眶上缘、颞窝处颅骨缺损。此外数字化成形技术由于制造效率高,能够排除颞肌和颅骨生理曲度变化过大的干扰,生理解剖形态匹配良好,术中基本不需进行塑形,操作便捷,大大缩短了麻醉及手术时问,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塑形工作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固定中仅仅使用4-5钛钉。尤其是在外形美观上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5]。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工作和生活信心。综上所述,钛网电脑数字化成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Walker AE,Erculei F.The late results of craniolplasty [J].Arch Neuro1.1963.9:105~106
[2]何能前,尹绍雅.颅骨修补材料研究历史与新进展[J].四川医学,1999,20(4):392-393
[3]王金成,钟显春,施建胜.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5):492-493
[4]Taub PJ,Rudkin GH,Clearihue WJ,et al.Prefabricated alloplastic implants for cranial defects[J].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1:1233-1240
[5]De Rosa V,loans,F,Morzillo N,et al.3D 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the reconstructiv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maxillofacial tumors[J].Radiol Med,2000,1 00(6):424-428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