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手术病人;无缝隙;交接
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手术,手术病人由于处于麻醉或其它相关因素,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类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本院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流程中安全隐患细节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手术病人交接中无缝隙,主要体现在以下细节方面。
1临床资料
本院2008年手术病人10320例,病人交接过程中与护理工作过失有关的细节安全隐患45例,其中术前镇静剂未注射就实施手术的病人4例,围术期抗生素漏注20例,未按时输入抗生素11例,术前准备时活动假牙未取出2例,术前准备时未戴腕带4例,术前运送途中病人跌倒1例,术后运送途中滑轮床出现故障,下坠引起纠纷1例,与护理记录不连贯有关的纠纷2例,妇科阴道内遗留纱布1例。
2预警安全隐患发生的细节
2.1术前交接查对问题:(1)接错病人 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工人未能按规范对病人、病历进行当面交接,只有手术室工人单方凭手术通知单来病室接病人,容易导致接错病人,尤其是迁床的病人、同名同姓的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的病人;(2)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注或未按时输入 常见于连台手术的病人,因手术时间不确定,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一般在接到手术室通知后才执行,如果不认真核对,有可能导致病人未能用药即送入手术室行手术。本组2例术前镇静剂未注射就实施手术的病人,为病室医生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送连台手术后,医生未与护士核对病人是否已执行术前针医嘱就直接叫工人送病人进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麻醉师也没有核对病人术前针是否已执行就给病人实施麻醉;围术期抗生素漏注或未按时输入,为手术室护士未根据手术时间提前30分钟通知病房做术前准备,使术前围术期抗生素未能按规范用药;(3)活动假牙未取出,阴道内纱布遗留 由于个别护士对病人有无活动假牙未进行检查及交流,直至麻醉师麻醉时才发现病人有活动假牙;妇科阴道填塞纱布数量未进行书面记录及交接,导致手术后取出阴道内纱布时因不知数量而至阴道内纱布取不尽、遗留的情况。这类护理缺陷虽可补救,但易导致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
2.2途中转运问题: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等,主要是由于术前、术后对病人情况评估不足,准备不当引起。如术前肌注镇静剂的病人接病人时不按规范用平车接送而让病人自行走路,在途中因镇静剂发挥作业后病人跌倒;术后病人处于麻醉半清醒状态,烦躁不安,运送途中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或因平车、床铺故障至意外情况出现。本组1例术后病人运送回病房时因调节滑轮床时床铺突然下降,病人虽未跌倒,对病情也未造成不良影响,但病人家属却提出很多要求,不仅给医院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
2.3术后交接问题:(1)如术中出血量、病人生命体征、特殊用药或有无抢救等麻醉师未逐项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导致观察不到位,病人有并发症出现;(2)管道管理不到位。术后一般只有护士跟麻醉师送病人回病房,主刀医生一般很少能与病人同时回病房,所以对各种留置管道的数量、引流部位、导管是否夹闭等交待不全。
2.4缺陷记录问题:麻醉记录不全面;术中护理问题护士未记录;病人入室、出室的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的时间吻合不上等。2008年10320例手术病人,有20.1%手术室护士记录的病人入室与出室的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的时间吻合不上;10.2%术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如引流液量、皮肤情况、置管时间等护士没有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 转贴于 3细节探讨的实践
3.1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我们强化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护士在任何时候都应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不能违反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不能给病人提供不规范的服务。医院还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护理人员增强工作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
3.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3.2.1护士交接制度:术前接病人时病房护士亲自把病人、病历、物品等准备妥善,与手术室护士及工人采用双向核对法认真查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例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情况,有无过敏史、术中带药、X线片、特殊物品及术前各项医嘱是否执行完毕,无误后方可交接。
3.2.2病人识别制度:“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药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1]。本院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制度,要求所有手术病人相关资料,如姓名、科室、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室护士接待病人时不仅查对患者、病历、手术通知单、还要查对病人手上的标识带,确认标识带、病历、手术通知单完全一致后才送入手术间施行手术,标识带的使用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安全措施,对防范医院护理差错起到很好作用。
3.2.3病人转运制度:强调术前肌注镇静剂的病人,必须用平车规范接送;对躁动、意识不清的病人,接送过程中加护栏,避免病人肢体伸出栏杆外,必要时加约束带,且护士不得离开病人。运送病人的担架车、滑轮床要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检查其性能及安全性,以确保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运送途中各管道要妥善固定在醒目位置,以便能随时观察处理。
3.2.4麻醉交接制度: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呼吸、心律、血压的变化及辅助用药时出现异常的兴奋或抑制等,为预防麻醉术后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规范麻醉师与病房护士之间的交接程序。即术后病人必须由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从手术室护送至病房,接班护士及时到位,由麻醉师报告接班护士应掌握的内容,如手术名称、术中生命体征及最近一次血压的情况、麻醉的效果及辅助用药、用药的途径、用药的时间、剂量,输血输液量、尿量及尿色,术后各种引流管、输液管、尿管、氧气管、镇痛泵是否通畅及管理要求等,护士核对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伤口敷料及管道情况,有不相符的及时反馈给麻醉师。以便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
3.3规范交接记录单: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救治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只有危重或全麻的病人才填写转科或手术交接单,其它麻醉的病人只有口头交接班,对病人的管道交接、术中用药及生命体征的交接不够规范。未提高手术病人交接质量,从2009年起,我们对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都填写手术交接表,即病房护士将术前病人的准备情况、术前用药、物品准备、入手术室时间记在手术交接表上,术后手术室护士再将病人用药、管道、皮肤情况、出手术室时间等记在交接表上,回病房后病房护士与麻醉师交接的同时核对交接表上各项记录是否与病人情况相符,如相符则双方在交接表行签字,不相符的项目则与手术室护士再次查对证实,此表的应用,加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杜绝了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监测不到位,术后交接不清的现象。
4讨论
多年来,各医院手术病人的交接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医护人员往往认为手术病人经过层层把关,不会有任何差错发生,久而久之存在麻痹大意心理,对病人交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预见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而病人从病房到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到手术完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在工作中需要科与科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加强手术病人无缝隙交接是保障护理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缺陷和差错事故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J].中国医院,2007,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