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后大出 治疗方法 手术时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1994年12月—2004年12月共分娩产妇35 963例,发生产后大出血291例,占8.1‰;其中中、重度休克27例,占出血病例的9.28%(子宫切除11例,占40.8%,保留子宫16例,占59.2%);经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6例;初产妇8例,经产妇19例;合并妊高征12例,双胎4例,糖尿病1例,疤痕子宫2例;抢救成功24例,死亡3例。
1.2 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20例,子宫完全或不完全破裂4例,阴道后壁上中1/3血管破裂3例;并发DIC 12例,羊水栓塞1例。
1.3 部分生命体征及失血量的估计 见表1。表1 部分体征及失血量的估计失血量的估计按丛克家面积法,张振均休克指数、田雪萍休克分度之和的平均值[1,2]。这组病例是在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上补、下流”的情况下估计,实际出血量可能远远超过本数字。
1.4 治疗情况 27例严重的产后大出血均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手术:①宫缩乏力20例,子宫多呈暗灰色,浆膜层水肿,有的子宫体肌壁厚薄不均,有的局部呈“囊袋状”壁极薄,子宫体大而张力低。对提拉、拍打、催产素局部注射无反应。整个宫体呈水囊,挤压有血液经阴道流出,行子宫动静脉及髂内动脉结扎成功4例;宫腔纱布填塞成功9例;7例子宫切除;1例由外院转入时距发病已4 h,血Hb<3 g/L,出血量无法估计, 病人血压0,呼吸呈抽泣样,挤压宫底时有约300 ml不凝血流出,在补血、补液抗休克同时手术,术后出血停止,但因肾衰、心衰、呼衰于手术后6 h死亡;②子宫完全或不完全破裂4例:1例子宫左侧壁完全破裂,裂口自下段上延至圆韧带,结扎同侧髂内动脉,断同侧圆韧带后修补子宫破口成功,再缝合圆韧带断端;1例自左侧壁沿膀胱后裂至对侧,同侧输尿管断裂;2例自子宫左侧沿后壁裂至同侧子宫动脉,均行子宫切除。其中并发羊水栓塞1例,子宫剖开见宫腔内无血块,胎盘附着处粘膜粗糙,整个子宫似用水洗过,病理报告子宫深肌层及子宫静脉内有羊水中有形成分,虽经子宫全切,但死于重要器官衰竭。③阴道动脉破裂出血3例:1例并发阔韧带血肿及后腹膜血肿,出血量无法估计,虽经子宫切除,病人于术后12 h因呼衰、肾衰死亡;2例行同侧髂内动脉结扎后出血停止。
1.5 手术时机 手术时出血发生时间<90 min的19例,其中除子宫全切后1例死亡外,16例保留子宫治疗成功,2例子宫全切,抢救时间<6 h,平均输血1500~2000 ml。而手术时出血时间>4 h的8例,全部子宫切除,其中2例死亡,平均输血4 500 ml,抢救时间>48 h。
2 讨论
产后大出血虽是急危重症,但大多数经常规治疗后好转。因此,当常规治疗无效或短时间病情加重者应在快速补液、补血的同时果断手术。我们认为有以下情况时为手术适应证:①产时、产后并发羊水栓塞者在抢救羊水栓塞同时准备子宫切除;②子宫完全与不完全破裂者;③宫缩乏力性出血:常规治疗1 h无效或病情加重、阴道出血增多、有子宫不全破裂可疑者;④产后大出血并发DIC;⑤虽外出血不多,贫血加重,怀疑有内出血;⑥按摩子宫或宫腔探查时发现子宫收缩不均,用宫缩剂或按摩无效或子宫时软时硬,有胎盘附着部位子宫肌纤维变性或胎盘植入可疑者,手术同时补充血容量及纠正DIC,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从以上病例可以看出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及抢救成功率成正比,有手术适应证者手术越早越好,但不是所有产后大出血均行手术治疗。只有当常规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出血增多或无减少时应果断决定,避免延误手术时机,尽量减少子宫切除。开腹手术不等于全部子宫切除。开腹后根据情况先子宫直接按摩与催产素宫壁注射,宫壁局部收缩不良处,用可吸收线多处“8”字缝合,有破口者能修补的先修补,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或宫腔纱布条填塞,争取一切时机保留子宫,对以上处理后仍子宫出血的病例应子宫切除。
从发病人群看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可能与经产妇子宫肌层纤维组织增加使收缩性减弱、脆性增加有关 ,应引起高度注意。占第一位的是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所以严密观察产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防止急产、滞产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的诱因,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敦金,赵瑞琳. 提高产科休克的处置水平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22(11):801802.
[2] 段涛. 产科失血性休克诊断及处置的四字方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803804.
严重产后大出血27例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